5、王毛仲的变化

以上我们详细介绍了开元十二年到开元十四年关于废后的事件,鉴于王皇后已经被废,后宫之争暂时告一段落,武惠废就此消停了十年,所以我们先让武娘娘暂时退场,以利再战,关于她的事情还没有完结。在她重新登场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宫闱风波的另一个事件。

要说李隆基这个皇帝当的着实不易,宰相打来打去,老婆们争来争去,甚至就连他贴身的奴仆也有许多非分之想。

这些奴仆从某种角度而言,即属于后宫的人,也属于内廷的人。因为所谓奴仆都是些太监、秘书、贴身侍卫等等;这些人虽然地位不高,但由于随时跟在皇帝身边,可以充分发挥一把狐假虎威的做派。

不过大家害怕的还是狐狸身后的老虎,如果没有老虎,狐狸简直不值一提。

可惜有的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王毛仲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本是高句丽人的李隆基贴身奴仆,小时候父亲因为吃了官司被没入官府,王毛仲当时流落飘零的来到潞州,因为机灵聪明,善于骑射,被时任潞州别驾的临淄王李隆基相中,从而进入其府中成为一名奴仆,同时兼任贴身侍卫。

唐隆政变之前,李隆基在争取北门禁军万骑卫的过程中,王毛仲出力不少。但在唐隆政变当天的关键时刻,王毛仲却不知去向,直到事变成功后,王毛仲才回到李隆基的身边,虽然李隆基并没有因为此事和王毛仲较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件事情还是在李隆基心中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导致王毛仲最终的悲惨结局不能不说和这件事情有关。

从李隆基继位一直到开元十五年前,王毛仲的表现还是很优秀的,在协助李隆基诛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后,被李隆基封为检校内外闲厩兼知兼牧使。

说的简单点,就是为全国的军队养马、看马的官。

在很多人的心中,王毛仲的这个官职和当年孙猴子那个弼马温的官职有的一拼。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在唐朝如果你要了皇家的弼马温,那说明你在皇帝心中地位是很高的,除了官职的级别高(正三品)之外,还在于这涉及到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关键问题。

中国历史上军队战斗力相对而言汉朝和唐朝算是强的,而究其原因则是骑兵的战斗力强,要保持骑兵很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马匹的数量要多、质量要过关,所以养马的官员对于帝国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当时李隆基能将如此重任交给王毛仲,足见他对这个曾经贴身奴仆的信任程度。

而王毛仲也的确没有辜负李隆基的厚望,他知道李隆基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开创武功他长久以来的梦想,所以在任上努力工作,认真钻研畜牧的相关知识,通过他十年不懈的努力,使帝国的军用马匹从24万上升到43万,差不多番了一番。

最关键的是,皇家的弼马温是个十足的肥差,在这个位置上顺手牵马地搞点灰色收入,那简直是小事一桩,但王毛仲在任上十年的时间,居然做到了不贪污、不受贿、不浪费。

而且王毛仲还很具有经济头脑,由于每年马匹都有损耗,对于死去的马,王毛仲并没有就地一埋了之,相反他却利用这些死马在市场上做起了买卖,每年都会为朝廷赚回相当于8万匹绢的钱。

王毛仲的努力没有白费,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由于他精心挑选了几万匹上等的好马,跟随李隆基一同前往泰山,在路上这些马匹从远处望去好像彩色的绸缎在起伏飘扬,这让李隆基感觉很是悦眼,而且也很有皇家气派,回来后让时任宰相的张说亲自写了一篇《牧监颂》夸奖他,并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虽然只是个名誉官职,但李隆基时代只有四个人获此殊荣,分别是姚崇、宋璟和王仁皎。两个宰相,一个皇帝岳父;奴仆出身的王毛仲能和这老哥仨平起平坐,说他至此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一点不为过。

随着地位的提高,王毛仲的身份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转换,那就是从皇帝家奴的身份向着宠臣的身份进行转换,至少在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上他的这种认为,仅仅是局限于内廷的武将中间。

不可否认,当时在李隆基身边的贴身侍卫中,王毛仲的地位是最高的,除了官衔最高之外,由于和李隆基是发小儿的缘故,在情感上让李隆基很是依恋,每次举行宴会李隆基都会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如果哪个活动王毛仲要是没出席,李隆基肯定是闷闷不乐。

事实证明,人处在这样一种境遇下,心中都有一股更高的欲望,更何况是奴仆出身的王毛仲,但他却在自己人生的顶点时,在一个不合适的场合,用一种不合适的方法做了一件非常不合时宜的事情。

他居然公开向李隆基讨要兵部尚书的职位!

史书记载:帝不悦!毛仲怏怏!

这是王毛仲来到李隆基身边后,双方矛盾的公开化标志!

《新唐书@王毛仲传》记载:他之所以敢公开向李隆基要兵部尚书的职位,是因为王毛仲本来就是个志骄既满的小人品性。

在我看来,这个评价并不准确。如果他本来就是个小人,在弼马温的职位上是不可能遵守“三不”原则的,而且能在雄才大略的李隆基身边,一个奴仆出身的孩子居然混到了正三品的官职,如果是小人品性是不可能升到这个位置的。

坦白的讲,王毛仲并不是个小人。不仅不是小人,而且还是个十分正直的人,除了当弼马温时奉行“三不”原则之外,他在李隆基废后的事件中,还曾经引用李世民为长孙皇后修建望陵台的事情来劝说李隆基应该效仿李世民的做法,不要忘记王皇后曾经立下的功劳。

从这一点来看,王毛仲是个有良心的人。

那我们不禁要问,王毛仲从谦虚谨慎的努力工作者,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突然变成了一个骄傲自大的小人?

通过仔细的翻阅史料和对王毛仲一生轨迹的梳理,我的得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那就是至少在公开讨要官职的时候,王毛仲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变化,而之所以在很多人心中造成了骄傲自大的印象,则是因为他讨要的方式以及遭到李隆基拒绝后的内心失衡状态。

事实上王毛仲公开向李隆基讨要兵部尚书的职位是有其根源的,除了本身就身兼皇帝侍卫之外,开元九年又被李隆基任命为朔方道防御大使,和时任左领军大总管的王琚、天兵节度使张说、一同前往幽州和幽州都督裴伷先一通商议帝国北边的防御事宜。

也就是说,当时王毛仲的身份已经暂时突破了内廷范围,成了统领帝国一方军队的长官,有了这样的一个背景,当王毛仲有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后,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有资格可以当兵部尚书的,并不是他自大,而是他想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继续为大唐帝国发挥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