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故国神游(30)三合一(第3/4页)

乾隆听完是抚掌就赞:“果然还得是皇额娘。”

皇后便不好意思的笑,“之前就见皇额娘一直那样穿,便有些想法。本想着今儿好请示额娘,不想陆贵人因着爱美要效仿的事被额娘知道了,发了好大的脾气,臣妾倒是不好再说什么了。但如今皇额娘都这么说了,臣妾想想,这到底跟国事相干,得问问您的意思。再者,臣妾不好跟额娘说的话,万岁爷却能说。因此便厚着脸皮求来了。”

乾隆就笑了,拉了皇后的手拍了拍,“这样就很好。朕想不到的,你要提醒朕。这才是妻!”

“是!”乌拉那拉眼底闪过一丝流光,随即又带着几分俏皮,“臣妾也得给您赶制几身长袍出来,适当的场合,您也能穿。”

“好好好!”这个主意好极了。

乾隆不仅对乌拉那拉提出了表扬和肯定,就连一直没升职的陆贵人也给了夸奖,叫皇后先给予嫔的待遇,回宫之后册封。

这可当真是意外之喜了。

可这看在别人的眼里这叫什么?太后再怎么不喜欢有什么关系,皇后只去了一趟后面的船上风向就变了。太后送出去的东西被那边转手赏赐下来了,太后暗示人家穿的不合格,让人家拿这些布料做衣裳去,结果呢?旗装人家不仅没穿,反手给劈过来,成了你们个个得按照人家的穿着来。就连太后那边,也被乾隆送去俩绣娘,叫给太后另外好好做几箱衣裳。

太后心里是啥想法呀?

第二天就称病叫了太医。弘昼一副特别担心的样子,守在病床跟前给乾隆谏言:“要不然在前面的行营让额娘歇着吧。皇兄,臣弟留下来照看就行。这南巡也是大事,耽搁不得。若是额娘好些了,回头在行营附近转转,或者臣弟护送额娘回京也行。”

半路被仍下然后再被送回去?钮钴禄太后丢不起这个人。她咳嗽一声,“就是晕船,没大碍。时好时坏的,歇一觉就好了。都是下面的奴才太小题大做了,你们只管忙你们的去。”

弘历赞赏的看了弘昼一眼,还是这小子拿额娘有办法。

没两天,太后不仅果断的好了,而且还换上了汉人穿的衣衫,打扮起来,真就跟地主家的老太太一样,顶多就是富贵了一点。

等妃嫔们再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就发现皇后气色很好,已经连着好几天没见到皇上的令妃心里就有数了,皇后好像因为这事入了皇上的眼了。她心里不由的也有了盘算,以前还想着讨好太后,现在已经彻底不需要了。但却打问起,“皇后娘娘,不知道能否给……”说着,她朝船尾的方向看了一眼,“能否去后面请安。按说,很是该去的。”

连金氏和苏氏也竖起了耳朵。

太后这个身份嘛,你说话管用才是太后。若是万事说了也不算,那太后也就是一老太太,有甚稀奇之处?那位面上没太后的身份,但是有太后之实啊。人家说啥万岁爷乐意听,太后在人家手里过不了一个回合。这样能影响万岁爷的人,难道不该去见见?

乌拉那拉看了令妃一眼,笑道:“本宫还真不好回你这话。你不防去问问万岁爷,万岁爷若说可,那便可。本宫带你去也无妨。”

令妃一噎,低头笑了笑,却再没言语。但这心里却不免思量起来。

乌拉那拉看了一圈,不见愉妃,便问说:“今儿怎么不见?”

金氏就道:“五阿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愉妃妹妹顺道去瞧瞧儿子,一会子怕是就能过来。”

乌拉那拉抓着茶盏的手紧了紧:五阿哥吗?

令妃也转着手里的帕子,突然问,“舒妃姐姐如今几个月了?”

苏氏一笑,随即明白,“也有四五个月了吧。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回京,这次要是再添一阿哥,可就是十阿哥了。”

乌拉那拉一笑,舒妃姓叶赫那拉,满洲正黄旗。说起来比愉妃的出身可好看多了。

是啊!不能着急,得稳住了。

因着林雨桐的点拨,乌拉那拉彻底找到了节奏,也因此,倒是只要停船,就必要到后面的船上转转的,给林雨桐请个安。

林雨桐倒是不推拒,来了就应承着。两人说一些宫务,管理宫务的心得等等,乌拉那拉觉得受益匪浅,自然就更愿意过来了。

这一路特别漫长。从直隶入山东,然后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再度过黄河,之后经德州、泰安、曲阜、兖州、清河、高邮、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再之后便是杭州。

在曲阜祭孔庙的时候,乾隆以及皇子,都是一身长袍,如同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这个信号释放的很好,最起码站在纯粹的读书人的身份上来说,比较容易叫人有好感。

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四爷和弘晖的关注点跟他全不在一条线上。弘晖看到的是沿路修的车马道,凡是在南巡路线上的,每过一地,河道疏浚,道路宽阔。但道路宽是宽了,却不许百姓走。打从修成之后,就不许别人走了。黄土铺的路面被碾子碾的如同打麦场,每下一场雨,便要修护一次。从前年开始就一直修,因为占据了最便捷的主干道,又不许百姓走。那百姓就只能绕路。皇帝巡幸并没有给沿路的百姓带来福利,倒是增加了许多不便捷之处。

乾隆去祭拜这个祭拜那个的时候,四爷是不跟着去的。他在弘昼的陪同下也就是四处看看。挨着大路的村子,朝村子后面走,好些个村子后面添了一片新坟。

村里的坟,自然是有新有旧的。一年添上俩坟头,对小村子来说,都不是好年景。这么些个坟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迁坟。

肯定是扩路面的时候发现坟头挡路,或者嫌弃御驾所过之处有坟茔不吉利,因而叫人家把坟给迁了。

当然了,这事是下面的想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这却不是乾隆要求的。事实上,乾隆打从前年说要南巡开始,就不停的告诉下面的人:行营宿顿,不过偶一经临,不可过求华丽,多耗物力。至于要参观的名山古迹,只需扫除洁净,足备临观即可,不必分外崇饰。即使有颓圮之处,随宜补葺就好,费用由官家置办而不得取自民间。

甚至在出发前,乾隆还下了谕旨,说了:清跸所至,除道供应,有司不必过费周章。至川原林麓,民间冢墓所在,安厝已久,不过附近道旁,于辇路经由无碍,不得另其移徙。

弘昼见自家皇阿玛脸色不好看,还是入弱弱了辩解了几句:“……我四哥真下旨说了,可下面这些人办事,怎么这样呢?”为了讨好皇帝,一点也不顾及老百姓。

南巡路长着呢,要历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去时旱路就得一千七百五十八里,回程路也大相同,光旱路又得一千四百四十二里,这沿途得经过多少村庄?又有多少亡魂得被打搅。谁家的老先人躺下那么多年了,好端端的叫挖出来,谁能不骂娘。这是要坏名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