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第11/13页)

 

毛泽东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恢复,由四渡赤水完成。

 

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红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了最顽强不息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纵观四渡赤水之战,最令人惊叹的不仅是领袖人物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空前顽强战胜死亡的决心和寻求胜利之意志。毛周朱统帅下林聂彭杨董李罗何邓蔡率领的这支军队,任何力量也难以将其消灭。

 

它是不死鸟。

 

是火中凤凰。

 

五、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南渡乌江的红军将指向哪里?

 

4月1日至10日,是蒋介石最难受的10天。

 

他在贵阳同陈诚、薛岳、何成濬等人商谈,判断红军有两个走向:南进袭击贵阳;或东进与湘西红军会师。两者之中,后者可能性为大。但两者都威胁贵阳的安全,应以确保贵阳为当务之急。

 

此时红军一部兵力佯攻息烽,并在沿途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标语,前锋直逼贵阳。贵阳附近只有郭思演第九十九师的4个团兵力,大部担任外围守备,城防兵力包括宪兵在内不足两个团。蒋介石令各部队对红军衔尾急追,另特急调驻防大定的滇军孙渡纵队火速增援贵阳。

 

薛岳用电报和电话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声嘶力竭。

 

4月4日,湘军李韫珩电告,该部在息烽县黑神庙与红军遭遇,红军先头已过息烽,红军前锋距贵阳仅百余里。

 

贵阳城陷入极度紧张之中。

 

幕僚们判断,红军在重兵尾追下顿兵攻坚可能性不大。且即使强攻贵阳,只要坚守一天,援军即可赶到。但这些判断安不了蒋介石的心。他现在想力保的不是贵阳城、而是飞机场了。

 

4月5日夜,郊外响起枪声,谣传飞机场被红军占领,贵阳全城人心惶惶。滇军孙渡纵队赶上来后,蒋介石亲自打电话给孙纵第七旅旅长龚顺璧,要他抽兵保卫飞机场。龚顺璧听不懂蒋的浙江话,老是反问,蒋介石大发其火,几乎摔掉话筒。

 

性命攸关之时,蒋介石从来非常认真。他早作好了多种准备。仅“走”的工具就备有飞机、轿子和马匹。同时劝说各国教士及外国人,退出贵阳到安顺暂避。

 

滇军孙渡纵队在救援蒋介石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行军能力。大定距贵阳四百多里,普通行程需7天,孙渡硬是以3天3夜急行军赶到。蒋特电龙云:“滇军忠勇诚朴,足为军人模范。”

 

就因为蒋介石的嘉奖和犒赏,孙渡又见疑于龙云,以为他被蒋介石挖过去,几乎为此丢掉指挥职务。

 

矛盾错综复杂,情况也一片混乱。

 

正当贵阳城内张皇失措之际,红军主力于4月3日出其不意地改为东进。

 

4月4日,蒋介石以飞机侦察发现红军在清水江上架设的浮桥。

 

4月5日,红军以少数兵力东渡清水江。

 

蒋介石又判断红军要向东与贺龙、萧克会合,急令湘军3个师及桂军一个师立即堵截;令吴奇伟纵队和刚刚赶到贵阳的孙渡纵队与五十三师分3路向东追击,防止红军北渡乌江返回黔北,围歼红军于黔东。

 

红军的意图却既不是东进,也不是北返。

 

4月7日,中革军委致电林聂彭杨董李:“我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

 

红军要南下。

 

8日起,乘敌全部精力用于防止红军东进之机,红军主力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迅速南进。4月9日,红军主力穿过贵阳、龙里间20公里地段的湘黔公路,在蒋介石的眼皮之下飘逸而去。

 

红军以为蒋介石仍在贵阳。其实他在7日下午已秘密飞往昆明躲避。待10日贵阳解除戒严后,他才飞回来督战,令吴奇伟纵队和孙渡纵队立即转入尾追。

 

这是红军又开始选择落脚点的紧张阶段。从江西出发就开始了对西征目标的选择,至今还未完成。

 

博古、李德选定的湘西,被湘江之战的沉重损失否定了。

 

黎平会议指出的是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

 

遵义会议又提出了川西北,赤化四川,土城战役失利后被放弃。

 

一渡赤水扎西会议后提出云贵川边,因川军、滇军夹击也放弃。

 

二渡赤水后提出赤化贵州,首先是黔北。鲁班场战斗失利后放弃。

 

四渡赤水后,眼光放在了黔西南。又因滇军先到而不可得。

 

红军在不断地选择,又因现实不断地放弃。

 

但仍要选择,必须选择。红军自建立始,生存、战斗与发展,全赖根据地。

 

当时领导人急切的心情,紧迫的思绪,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

 

此期间,一、三军团领导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黔西南无法获得后,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最先提出入滇作战。

 

4月13日,彭德怀、杨尚昆就中央红军的行动向朱德并中革军委提出建议:迅速西渡北盘江,袭取平彝、盘县,在滇黔边与敌第三纵队作战。

 

电文说:平彝、盘县为黔滇咽喉,四向均可出击,使敌封锁困难。蒋介石迫我南走桂境,利用追剿机会解决西南,我军渡过北盘江后,其企图即告失败。目前,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有空间。我军往西,甚至入滇,只要给滇敌一个较大的打击,使我机动区域更大,则更能多得时间和空间,争取群众,巩固和扩大红军,在黔边打开局面。

 

此电的关键,在“甚至入滇”四字。

 

彭、杨用十分谨慎的话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建议。

 

入滇,对中共中央领导人来说,心情是沉重的。从江西出发那天起,红军一直在极力避免被敌人压向经济落后、消息闭塞、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陲。预定去湘西不可实现,便提出川西北。川西北不可行,又是川、滇、黔。虽然此时开始提到云南,但中心一直是黔北。从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到3月31日南渡乌江的四渡赤水作战期间,在敌人重兵夹击之中,中央红军徘徊于黔北川南70天不去,一直争取创建川、滇、黔新根据地,就是以免被压向更偏更远的地区。

 

两个月来,种种计划都未实现。即使是黔北,离中国的心脏地带也已经远了。若再入滇,下一步目标是哪里?如何东返?

 

所以中共中央内部一直存在不愿入滇的情绪,是毫不奇怪的。红军提过“川、滇、黔”,却无人提出入滇作战。这次彭、杨首次提出入滇,也只有用“甚至入滇”、“在黔边打开局面”等这些十分谨慎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