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

——对苏捷关系的个案考察

福建师范大学 吕雪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从大国合作战略出发在东欧推行联合政府政策。随着美苏在战后调解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的不断加深,相互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感增强。为了抵制美国向苏联势力范围进行渗透的企图,斯大林放弃了大国合作战略,随之对东欧政策作出调整。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会议上,联共(布)中央向东欧各国共产党人下达了向敌对力量展开进攻的命令,要求东欧各国共产党人以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对政权建立垄断。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标志着东欧左转的完成,此后,独揽国家政权的东欧各国共产党人按照莫斯科的命令走上了全盘苏化道路。

本文拟从战后初期捷克斯洛伐克历史进程的角度来考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是基于如下考虑:捷克斯洛伐克是作为战胜国进入战后时代的,在东欧诸国中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化水平最高,战前就拥有深厚的议会民主传统,居民拥有浓厚的亲俄情绪,尤其是贝奈斯总统,倡导融合苏维埃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从而创建新型议会制共和国的思想,并在战后规划中,把捷克斯洛伐克定位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一切,为斯大林从大国合作战略出发制定东欧政策提供了某种启发和样板。当时,通往社会主义的“贝奈斯道路”成为苏联外交部中的流行词语。应该说,战后初期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进程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轨迹。因此,笔者认为,与其他东欧国家相比,以捷克斯洛伐克为个案来考察战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