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的祖师爷(第2/2页)

——这就是孟子励志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四心”“四端”和“四德”,这是心学的奠基之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用原文的语言来说,“四心”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德”是:仁、义、礼、智。

孟子的励志观点是:成为圣人,乃至圣王的基础条件是每个普通人身上都具备了的,或者说,人的天性全都一样,都是善的,你如果把善发扬光大,那就是圣人、圣王,可如果你小子最后成了大坏蛋了,那并不是因为你天生就头上长角,而是因为你身上善的萌芽没有被浇水、施肥,所以夭折掉了。

这番话最鼓舞人心的是:我们大家和圣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圣人有“四心”,我们也一样都有“四心”,只要我们也好好把“四端”培育好了,我们也可以成为圣人、圣王,这看上去没什么难的!

——圣人和圣王真就像孟子说的这么好做吗?待会儿再表,先看看这个“四德”:仁、义、礼、智。这些我们都很熟悉啊,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当中一直都很讲究这些啊……可是,咦?!

揉揉眼睛,再仔细看一看,好像有点儿别扭似的!

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哦,知道了,我们惯常不是这么说的,而是说“仁、义、礼、智、信”,是五个字,最后还有个“信”呢!仁义礼智信,这么连起来一读才觉得顺口。孟老师呢?哪里去了?赶紧来解释一下您老这套理论里怎么唯独缺了一个“信”啊?

有索隐癖的人这回可该来了精神了:哈哈,孟圣人这里居然漏掉了一个“信”字,这肯定是有深刻原因的,肯定是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的,肯定是留了这么个暗号让后人来破解的!

索隐派这么说,有什么先例没有?

倒也不是没有。传说中有一副对联就是采取这种手法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两个大字:“南北”。这是什么意思呢?呵呵,巧妙得很。上联的意思是:缺“一(衣)”。下联的意思是:少“十(食)”。横批是说:无“东西”。连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无东西。

骂人也有用这种手法的,比如,你正在古代当官呢,官声不错,老百姓都夸你:“我们大人又懂礼,又仗义,为官还特别清廉。”——你听到这话以后,千万别急着沾沾自喜,要想想,并称的四个字应该是“礼、义、廉、耻”,现在大家用“礼、义、廉”来夸你,那意思其实是骂你“无耻”。

——孟子的“仁、义、礼、智”唯独缺少“信”,难道也这样蕴藏深意不成?

“无信”,嗯,不知道是在说谁,讲不通啊!

或者孟子根本就不认为人的身上天生具备“信”的萌芽吗?可他也没有特别说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宋朝的大圣人程颐当年也曾为这个问题伤过脑筋,“难道是孟子考虑不周,一时疏忽就把这个‘信’字忘记说了?圣人不会这么不负责任吧?他既然不说‘信’,一定有他的理由。”可到底是什么理由呢?程颐找来找去,还终于让他给找到了,“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

说实话,程颐这个解释可有点儿牵强。朱熹在后边一看,得了,还是我来解释吧。朱熹说:“‘信’这个家伙就好比五行体系里的‘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和形式,虽然如此,另外那四行却都要靠了‘土’才能显形。(我们这样来理解吧:金能离开土吗?如果没有矿山,金属从哪里来呢?木能离开土吗?如果没有土,连一棵草都长不了。水要是没有土,就像海洋没有大陆架。火要是没有土……火要是没有土……我还真解释不清火为什么非要有土,反正朱熹就是这么个意思,各位就别跟我较真了。)所以说,‘土’对于五行中那另外四行来说,是始终跟它们在一起的。‘土’和‘金、木、水、火’的关系就如同‘信’和‘仁、义、礼、智’的关系——反正意思是说,孟子虽然在‘四端’里没有提到‘信’,但其实这‘四端’里一直都是有‘信’的。”

——程颐和朱熹的解释有没有道理,大家自己判断,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传统相声,叫《扒马褂》,说是某甲经常信口开河,而某乙受了某甲家里人的好处,陪着某甲到处给他圆话。有一次某甲说昨天刮大风,这风实在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把井都给刮到墙外边去了!

某甲这么一说,别人自然不信,这时候某乙出来了,硬是把这话给说圆了!

某乙也是憋了半天,最后的解释是:那个墙不是砖墙,是篱笆墙,篱笆墙东边有一口井,风把篱笆墙刮到井的西边去了,所以猛一看上去就是“大风把井都给刮到墙外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