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既武何灵兮
【1、背景】
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百十年。自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以来,幸运女神不停地变换宠儿。以当时中国的形势论,韩魏所在的中原之地为战略要冲,是中华文明的心腹。上有赵、燕,下有楚、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最早强大起来的是魏国,马陵之战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和齐国分别通过变法强大起来,成为新兴的两大霸主。楚国由于根基稳固,地域辽阔,也一直位于强国行列,在最强盛的时候与齐秦同在一个档次。但好景不长,楚怀王就配合张仪搞垮了楚国。在齐秦互较短长,争夺韩魏的时候,一向不显山露水的赵国,却意外地强大了起来。
魏国称雄之际,赵国一直致力于与魏国争夺中原地盘,具体表现在连续数次向中原的方向迁都,数次与魏国争夺卫国。虽然赵国因此遭遇魏国的打压,但赵国人艰苦卓绝、不怕牺牲,最后帮助齐国取得了胜利。赵简子、赵襄子的立国精神在赵成候、赵肃候时期得到了完整的传承。公元前326年,赵肃候去世的时候,魏、齐、秦、韩、楚等各国分别发兵数万到赵国,以表达对这位最坚定的盟友和最顽强的对手的悼念。同年,还是个孩子的赵武灵王在各国的祝贺声中登上君位。赵武灵王年少,未能亲掌国事,辅政的是先君留下的几名顾命大臣,其中肥义和公子成的地位最突出。
在张仪公孙衍了连横合纵的岁月里,赵国默默无闻地扮演着合纵阵营中的一个小角色。由于赵国和秦国有部分领土接壤,一旦合纵失败,赵国总要跟着韩魏吃点挂酪。公元前317年,秦国便砍了赵国士兵八万颗脑袋,次年又攻取了赵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公元前313年秦又攻取赵的蔺,虏赵将赵庄。赵武灵王亲政伊始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迹象。当公孙衍策划的五国相王运动之时,其他国家的国君都陶醉在称王的虚荣中,只有“火星人”赵武灵王头脑清醒,认为赵国有名无实,便抛弃王的称号,恢复了以前“君”的名头。
赵国的地理位置与韩魏相比虽然稍偏一点,但也是四战之国。东有强齐,南有韩魏,西有悍秦。北部情况尤为复杂。东北同东胡相接,正北同匈奴相邻,西北又同林胡和楼烦接壤。更可气的是赵国的心腹地带还有夹着屡打不死的中山国。中山国土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南北两部分只有一条路相连。赵国的国防形势尤为严峻,不但得与韩魏齐秦进行常规战争,还得与游牧民族进行非常规战争。如果说在常规战争中赵国还能胜负参半,那么在非常规战争中赵国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那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在没有丝毫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一条蜿蜒的曲线,这条曲线在变大、变粗、渐渐能分辨清是由奔驰的战马和矫健的骑士组成的骑兵部队。从这些骑士的军装上可以看出他们绝非中原部队,他们上身穿着瘦削的短衣,下身是紧身的裤子,外面罩着轻甲,脚登皮靴,头戴皮帽、帽子上还插着鲜艳的羽毛。赵军发现敌情后,急忙列队驱车迎战,但那是没有用的,胡人的骑兵并不用手抓着冷兵器去撞击冷兵器,像中原人经常干的那样。他们喜欢按照胡克定律利用一种有弹性的工具弹出一种头重尾轻,前端带尖武器,简单地说他们打仗的主要方式是射箭。当赵军士兵庆幸于在接仗之前做好战斗准备时,突然一阵箭雨从胡人的骑兵中升起,滑过优美的弧线、驱赶着死神向赵军飞来。赵军士兵异常惊奇,他们见过射箭的,但从来没见过还能在马上射箭的;他们见过骑马的,但还从来没有见过射着箭还能骑马的。惊惧之下,许多赵军来不及多想就被射成刺猬,这样的箭雨刮过几阵之后,赵军伤亡十之七八,这时胡军也到达了赵军阵前、他们收起弓箭,拔出近战武器,借助马的速度开始对剩余的赵军展开屠杀,战斗通常以赵军完败,胡军完胜收场。当然了,随着赵军挨打次数的增加,他们也想出了一些应对之策。比方说用盾牌保护,以战车出击,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当胡军发现无法一次性熄灭赵军的士气时,就利用速度和灵活性上的优势、绕着行动笨拙、速度缓慢的赵军步兵和战车反复射击,结果赵军只是延长了战斗的时间,并没有改变战斗的结果。这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档次上的对决。在迅猛强悍的胡骑面前,自恃文化先进的中原政权一次次尊严扫地。
中原文化虽然先进,中原人也确实聪明、但如果将聪明才智仅仅用于打点门面、粉饰虚荣心,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面对技不如人的困境,人们有两种反应,绝大多数人是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收起收起高傲的面孔,埋下头来苦学。赵武灵王就属于很少数人中的一个。
赵武灵王观察了很久,思考了更长时间、终于下定决心拜胡人为老师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胡服骑射并仅仅不是服饰的变换和军事技术上的改革,这个时候赵武灵王才刚刚亲政,所要面对的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反对,而他,只能够一个人作战。胡服骑射虽然困难巨大,但收获也不菲。军事改革的成功意味着赵国军事力量的升级,历史将向赵国打开一扇窗,赵国凭借中原的人力物力和先进文化,不但可以对胡人进行以毒攻毒,而且可以像当初胡人攻击赵国一样对其余六国发动攻击。
赵武灵王将自己推到了风尖浪口上。跨过这道坎,就是新天地。
【2、布道士】
胡服骑射四个字是由胡服和骑射两个词构成,其中骑射是根本,军队的战斗力是通过骑射得到提升;胡服是骑射的有力保证,不穿胡服,骑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赵国的传统服饰是肥衣宽袖、峨冠博带。这样的衣服无法适应骑射的需要。骑射的一项激烈的竞技项目,职业选手需要穿专业的运动装备,胡服就是胡人为适应实战需要制成的专业服装,可以有效地保证骑手的动作到位,而且防风挡沙,适合于长途奔袭。穿着赵国的传统服饰练习骑射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穿着棉袄打篮球,踩着高根鞋踢足球一样。可是,这样的事情中国人不是没有干过,满清末年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就是穿着黄跑马褂,拖着大鞭子走进赛场的,一时成为当时的笑谈。
按说,服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暖、遮丑、美观,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楞是使服饰成为一种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有惯性,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改变一个人很难,改变一种文化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同是一个人作战对整个社会习俗作战,赵武灵王可不是唐吉诃德,他对困难有清醒的认识,而且他没有用王者的剑,就像商鞅那样,他用的是布道士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