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1)蒋介石与陈诚关于进攻路线的讨论

蒋介石发起第五次“围剿”,初期进攻重点放在江西方面,以广昌、石城、瑞金这一直通苏区中心区的进攻路线作为主攻方向。福建事变后,随着国民党军第二路军大批进入福建及红军主力一部分向福建进军,国民党方面在主攻方向上有过动摇。

1934年1月初,鉴于福建事变后国民党军在福建进展顺利,红军北出永丰地区的行动又不顺利,中革军委改变将红一、三军团组建为西方军的设想,决定加强福建方面兵力,牵制国民党军在福建的军事行动,命令红三军团进兵福建。红三军团入闽后,主动出击,很快于11日包围闽西沙县县城。同时,红七军团也从泰宁南下配合行动。红军首先打败了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第四师,取得第二次入闽的初战胜利。25日,攻占沙县,毙伤敌军700余人,俘虏1300余人。红军的行动,引起蒋的很大不安,1月中旬,蒋要求第三路军以主力进军福建建宁,强调:“福州不难收复逆军必可在兴化海滨为我全部解决,我北路第三路军主力应即设法迅占建宁或泰宁,并限本月杪达成任务。”[230]同时以一部留守现地,再将“第三十六军速向西移,以第四军、第三十六军、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编为一路,向沙溪、龙岗进展”,[231]对兴国方向保持警戒并相机发动进攻。由于第三十六军辖第五、第六、第九十六3个精锐师,主力东开,三十六军西移,将使第三路军形成东、中、西三个兵力点,造成严重的分兵局面。对此,陈诚提出意见:“第三十六军不必西移”,认为该军“一时难以抽调,俟第三路军主力占领建宁后,该军可推进至康都,协同完成南丰康都建宁封锁线,并相机策应主力,向广昌进展”,坚持以广昌为主要进攻方向。同时,陈不赞成由龙岗一带向兴国进兵,表示部队“只能推进至富田,如向兴国进展,由泰和经沙村为妥”。[232]对此,蒋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陈的建议,指示顾祝同:“预定三十六军及四十六师、十三师将来之进展计划均照所拟办理。”[233]改变了原来的分兵计划。

1月底,鉴于福建境内对十九路军的战事已基本结束,红军虽有攻占沙县的动作,但以入闽部队对付之,应该可保无虞,陈诚致电蒋介石,建议第三路主力部队留在江西境内,巩固黎川东南战线:

樟横村为黎川通建宁之咽喉,西城桥为南丰入建宁之孔道,两者均为伪赣闽省苏之中心区域,实匪必争之地……军为巩固后方并节约兵力起见,拟先进占西成桥,构成石沟圩西成桥樟村间之封锁线,将钟贤东坪西坪一带守兵推进接守,届时取建宁或入广昌均较为易。[234]

2月1日,陈诚再电蒋介石,提出:“樟横村附近粮食被匪搜刮,给养困难万分。待封锁线完成,给养略事补充,即向建宁前进。”[235]2日,蒋介石回电仍然坚持令陈诚“设法早占建宁或泰宁”。[236]同日,陈诚致电蒋介石,以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的姿态坚决主张:“此间决先解决当面之匪,再用交互前进法,向建宁进展”,[237]坚持主力留在黎川东南作战。从战略态势看,由于福建十九路军已被击垮,红军有限兵力不足以影响福建全局,此时离开主攻方向向福建增兵颇有不得要领之感,而黎川作为战略要地,是双方进退的要点,一旦黎川丢失,则其已经获得的先机将一朝尽失。因此,蒋介石坚持进占建宁的主张颇有昧于大局、轻重倒置之嫌,而陈诚的主张显然更具主动意义。所以陈诚强调:“此后我如得一地一城,即不再为匪所有,保障民众不为匪用,虽觉迟缓,实万全之策。”[238]面对陈诚的抗命举动,蒋介石不以为忤,权衡再三后,次日复电陈诚,肯定其“所见甚是”,同意“照办”。[239]

但是,蒋介石并不甘于自己的计划被搁置,2月11日,蒋致函陈诚,提出:“中前日回赣审察匪情,其目的仍欲先求闽北方面之决战得胜,然后再回攻我赣边之师,故此时我赣边部队,对其建泰方面暂勿进取,以其工事已成且有备也,不易垂手而得。不如先占康都与广昌,使匪不注重我主力之东向,以懈其戒心,俾其主力转移于沙县方面,专力对我第四、第八十师时,然后我进取广昌、康都部队之主力,再向东进占建宁,必易得手……故弟路务于删日以前占领康都与广昌,最好同时占领,待至二十五日以前,再转移至建宁与康都间地区,俾与我闽北部队夹击残匪,至转移兵力时,广昌最多留驻三团或竟放弃亦可。”[240]蒋此函表面同意陈诚部队留在江西作战,但其重心仍放在福建方面,而且限几日内攻占广昌也让人不知所云,和国民党军一直奉行的稳扎稳打方针明显抵触。正因如此,此函实际并未发出,陈诚2月12日家书中提到:“昨蒋先生给我一函,因计划稍有变更,仍取回未送来。惟不知此后进剿计划如何耳?”[241]当是指的此函。蒋介石计划改变,应和其过于冒进有关。2月12日,蒋在日记中表示:“进剿不能过急”,实际是对陈诚意见的首肯,同时详细写下其“进剿”计划:“预定三月十日前第二期作战开始,三月底到达连城、宁化、广昌、龙岗之线;四月底或五月十五日到达汀州、宁都、兴国之线;六月底占领瑞金、于都,肃清残匪。”[242]几乎与蒋写下这段日记同时,陈诚也起草了给蒋介石的报告,详论其“围剿”计划:

我军为始终立于主动地位,而达收复一地一城即不再落匪手,保障民众今后永不为匪所用之目的,应本钧座战略取攻势,战术取守势之原则,以罗军长封锁围进,乘机突进之方法,第一步本路军先完成西城桥至石沟圩封锁线后,即进占宁都,构筑由西城桥向西延伸之碉堡线,截断匪南丰与建宁之联络,并策应我东路军收复建泰。待东路军确实占领建泰后,掩护本路军取广昌,同时各部仍赶筑碉堡,俟完成后,以刘和鼎部分守将乐泰宁,以卢兴邦部守沙县,以陈明仁部守延平顺昌一带,以周志群守邵武光泽,以黄子咸守黎川建宁,同时令薛岳部相机进占龙岗,李云杰部出富田。第二步东路军一部出归化,掩护一部主力由永安出,本路军出宁都。第三步东路军一部取石城,主力出长汀,而本路军相机占领兴国及瑞金。最后会师,寻匪主力而围歼之。如此筑碉堡交互推进,我碉堡完成之日,即剿匪成功之时。虽似觉缓慢,实万全之策。[243]

如果单将这一报告和蒋介石同日日记联系看,很容易得出蒋被陈诚影响改变作战计划的结论,但陈诚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透露,这一报告当天并未送出,陈在12日写道:“我已拟一计划寄蒋先生作其参考,拟明日请派飞机来勾去。如能照此进剿当万无一失也。”[244]可见,蒋作出决定时,并未读到陈的报告。蒋介石和陈诚殊途同归,几乎同时作出在江西缓步推进的决定,这在蒋陈二人而言,应为洞悉大局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