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夏书》上说:大禹治理洪水十三年,路过家不进门。陆地上行走坐车,水道中行走用船,泥路上行走踏橇,山野中行走乘轿。从而划分九州疆界;随着山势疏通河流,根据土地实际决定贡赋级别;开通九州的道路,堵塞九州的沼泽,度量九州的山脉。然而黄河泛滥成灾,危害中原地区尤其严重。只有治理黄河这件事是当务之急。于是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经过龙门,南到华阴县,东下砥柱山和洛州河阳县的孟津、雒汭,一直到大邳山。到达这里禹认为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很高,水势湍急迅猛,很难在平地通行,多次造成河堤败坏,就开凿两道河渠用来导引黄河。往北通过高地流去,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分拨成九条支流,又汇合成逆河,流入渤海。九州的大河已经疏通,九州的大湖已经清理,整个华夏地区安宁了,功利延续到三代。

从大禹治水以后,又从荥阳城下引黄河水向东南流,形成鸿沟,水流通过宋、郑、陈、蔡、曹、卫各国,和济水、汝水、淮水、泗水会合。在楚地,西方有水渠连通汉水、云梦泽一带,东方有邗沟连通江、淮之间。在吴地,开渠沟通三江、五湖。在齐地,则修渠连通菑水和济水。在蜀地,蜀郡太守李冰凿穿离碓,避开了沫水的危害,在成都平原中开通二江。这些渠道都可以行船,有多余的水就用来灌溉田地,百姓都享受渠水的利益。至于渠水经过的地方,常常开支渠引水灌溉农田,流入田地中的小渠道要用万亿来计算,但是规模小不值得计数。

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县,因此使魏国的河内地区富饶起来了。

韩国听说秦国喜好兴造建设,想借此来消耗秦国的实力,不让它向东攻伐,于是派水利专家郑国找机会游说秦王,让秦国凿穿泾水从中山起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沿着北山向东流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要用它灌溉田地。工程建设中间,秦王察觉出韩国的计谋,秦王要杀郑国。郑国说:“开始我作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使秦国能获得利益呀。”秦王认为有道理,最终让郑国建成了开渠的工程。水渠开通以后,引来淤积混浊的泾河水,灌溉低洼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收成都是每亩六石四斗。于是关中成了肥沃的良田,没有灾荒年头了,秦国因此富足强大了,终于吞并诸侯各国,就把这条水渠称作“郑国渠”。

汉朝建国后三十九年,孝文帝时,黄河在酸枣决口,东边的金堤冲垮了,于是东郡大规模发动士卒堵塞决口。

这以后四十多年,当今天子元光年间,那黄河又在瓠子决口,向东南流入钜野泽,与淮水、泗水相通。于是天子派汲黯、郑当时发动民3、罪徒去堵塞决口,刚堵好又冲坏了,这时候武安侯田羛担任丞相,供他俸禄的食邑是虭县,虭县处在黄河北边,黄河决口向南泛滥,北边的虭县却没有水灾,他食邑的收成很多。田羛对皇上说:“长江、黄河决口都是上天的安排,不容易凭人力勉强堵塞。堵塞决口不一定应合天意。”那些看云气天象的和使用法术的方士也认为是这样的。于是天子很长时间不再处理堵塞决口的事。

这时候郑当时出任大司农官职,建议说:“过去关东水上运粮从渭水中上来,估计六个月才完成,并且水运全程九百多里,时常有难走的地段。如果引渭水修渠从长安开始,沿着南山而去,到黄河才三百多里,路直,容易水运,估计可让它三个月运完;渠下有百姓田地一万多顷,又可以得到渠水灌溉:这样可以减少水运时间,节省人力,并且使关中土地更加肥沃,能获得谷物。”天子认为有道理,就派齐人水利专家徐伯测量标记,一下子发动几万士卒开凿水运渠道,三年就挖通了。漕渠开通,用来水上运输,十分方便有利。从这以后,水运就一点点多起来了,水渠一带的百姓颇能得到渠水灌溉田地了。

这以后,河东太守番系说:“漕运从山东向西入关,一年有一百多万石,经过砥柱的险阻,损失太多,而且也麻烦耗费。如果挖河渠引导汾水灌溉皮氏、汾阴一带的土地,引导黄河水灌溉汾阴、蒲坂一带的土地,预测可以得到五千顷土地。五千顷土地原来都是河套荒地,百姓在那里打草放牧,现在灌溉成良田,估计可以得谷物二百石万以上。谷物从渭水供给长安,和直接从关中收获的没有区别,那么砥柱以东可以不用再行漕运了。”天子认为有道理,发动士卒几万人修渠造田。几年后黄河移动改道,渠水不足,种地的人连种子的费用也补偿不上,时间长了,河东的渠田荒废了,给了从越地迁来的百姓耕种,让少府从这里得到少量的赋税收入。

这以后有人上书,是为了想要凿通褒、斜水道和便利漕运的事,天子交给御史大夫张汤处理。张汤询问这件事,因而说:“到达蜀地从故道县走,故道县多斜坡,回环绕远。现在凿通褒斜道,少斜坡,路程缩短四百里;并且褒水和沔水沟通,斜水和渭水沟通,都可以走船运粮。水路运粮从南阳往上沿沔水进入褒水,不能再走褒水换陆路到斜水,其间有一百多里,用车转运,再从斜水往下进入渭水。像这样,汉中的谷物可以送到,山东从沔水运粮没有阻碍,比从经过砥柱水运方便。况且褒、斜两地木材竹箭非常多,可以和巴蜀相比。”天子认为有道理,任命张汤的儿子张卬作汉中太守,征发几万人修筑褒斜道有五百多里。这条新道果然既方便又近,但是水流湍急礁石多,不能水运粮食。

这以后庄熊罴说:“临晋城的老百姓,愿意穿渠引洛水用来灌溉重泉城以东一万多顷过去的盐碱地。真的引来水,可以让每亩产十石谷物。”于是为这件事征发士卒一万多人开凿水渠,从徵县引洛水到商颜山脚下。渠道容易崩塌,就打井,深的井有四十多丈。沿线到处打井,井下互相沟通流水。水在地下流,穿过商颜山,东到山岭十多里路中间。井渠的产生从这时开始。开凿井渠的时候发现了龙骨,因此这条水渠命名叫“龙首渠”。工程干了十多年,龙首渠颇畅通,但并没得到多大的利益。

自从黄河在瓠子决口以后二十多年,每年都因为黄河泛滥没有好收成,梁地楚地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天子已经封禅巡礼祭祀山川,第二年,干旱,上天为了要曝晒泰山封坛的土就很少下雨。天子就派汲仁、郭昌征发几万士卒堵塞瓠子决口,于是天子在万里沙举行祭礼以后,就回来亲临黄河决口的地方,在黄河里沉下白马玉璧,诏令所有随从的大臣官吏从将军以下,都背柴薪来填塞黄河决口。这个时候东郡烧草,因此柴薪缺少,就砍下淇园的竹子来作堵决口的楗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