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四重奏(第3/4页)
主流媒体正在热议家风,这确是个传统人伦文化积淀在当下现实中的激活点,也是思想道德建设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连接点,怪不得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可以趁势在清明节再加一把火,让人伦文化家庭文化建设之火烧得更旺。
对于人伦文化家族文化及其载体,过去有所顾忌,一忌封建族权作祟,二忌迷信色彩。如今,已基本铲除封建族权的根,翻不起大浪,负面作用已大大减弱而正面作用可以大大发挥。清明节的种种仪式和载体,由于传自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其中确有“非唯物”、“非科学”的载体和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就以祭祖而言,也不是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有所扬弃有所发展。钱文忠说:
以我们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奉颂《钱氏家训》的仪式。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庭”章强调“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社会”章强调“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国家”章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等等。
家庭文化建设,近年有许多新创造。子孙共撰纪念先人的文字汇集成书,代代相传,已有许多好事例。例如张瑞生自述其“家书”:
《怀念与感悟》是我们家自费出版的一本书,记叙了父母辛劳一生、艰苦奋斗的故事。
成书的想法来源于一餐年夜饭。前年大年三十,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我想起早已离开人世的双亲,不由感慨万千。我以兄长的身份站起来对弟弟们说:父亲辞世整整十年,母亲辞世16年,这么长时间,一大家人平安祥和,10个孙辈有7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记述二老当年为抚养子女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我们的后代更好地了解农民的品德、勤劳、智慧、毅力,传承发扬,为国效力。
与我一样,在《怀念与感悟》成书的过程中,几个兄弟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在怀念中伤感,在感悟中升华,都更加对今天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激与珍惜之情。
我们一大家几十口人回到延川县王家河村祖坟前祭奠父母。我写的开场白不到300字,大家听得热泪盈眶;大哥宣读祭文时老泪纵横,心脏病复发,有惊无险。四弟在介绍《怀念与感悟》成书经过时,数度哽咽。《怀念与感悟》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我家的“家书”抵万金啊!
寸家祠堂“知恩报恩”匾
清明节的仪式、载体、方式方法正与时俱进地发展着,而其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始终是缅怀和感恩。西方的感恩节宗教色彩很浓,感恩主、感恩神。中华清明节也有感恩情怀:感恩赐予我们生命的先人和居于生命链条上端的列祖列宗以及为民族造福的先烈先贤,感恩养育人类的天地大自然。在感恩情怀中追求生与死的精神沟通、天与人的和谐。笔者在和顺的寸家祠堂看到赵朴初先生题清明的匾额就是“知恩报恩”。
政治清明——介子文化的特质
我国传统节日,绝大部分都是感自然节律而设,孕人文精神而丰。最早的起源都是感受自然的节律,顺天应时而设。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孕育了人文精神而丰富起来。这种人文内涵常常以人物故事为载体而获得广泛传播。介子推和屈原是典型:一个代表寒食清明,一个代表端午;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山,一个在水;一个死于火,一个死于水。介子推跟寒食清明的关系,很值得我们了解。
相传春秋战国时,晋献公和妃子骊姬为了让小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逼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为避害而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只剩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绵山地方,关于介子推的资源非常丰富,地方上比较强调介子推的忠、孝、信、义这些方面。这些方面固然很好,但是从介子推故事的特质来说,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现在加以彰显。一个是他功成不受赏。重耳在流亡危难之时,他把自己腿上肉割下来煮熟给重耳吃,救重耳一命,据传重耳感动地说:“我定要好好报答你。”介子推坦然回答:“我不求任何报答,只希望你日后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果然,当公子重耳当上了国君后,他不但不捞官捞财,相反,功成不受赏,背了老母亲躲到绵山去,而且那么坚决,你放火烧山逼我出来做官受赏,我也不出来,宁可活活被烧死。传说就是因为纪念他,以后此日不举火,大家都寒食,遂成寒食节。他成了功不受赏美德的一个典型。
更值得我们彰显的是如下故事: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留一条路让介子推出山。烧了三天三夜,终不见介子推出来。火熄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传说中的介子推遗诗,出自谁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反映了历代人们的普遍愿望,短短八句就三嘱“清明”,可以成为清明节的价值取向。犹如屈原之与端午节,端午本无“爱国”的内涵,只因与屈原挂上钩,而屈原按照现代的解读是爱国诗人,于是端午节也就有了爱国的含义。介子推之与清明节何尝不可如此?如上所述他的精神特质正在“清明”,代表了名实相副的“清明”精神。犹如端午节推重屈原一样,清明节也应大张旗鼓地推重介子推。如果屈原定格为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那么介子推可定格为不受富贵志在清明。政治清明,不仅是古代人的宿愿,而且是当代人的诉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示,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也应当是清明文化的内涵。
生态清明——提倡环保的文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到清明时节,就告别严冬,迎来生机勃发万物生长的春天,这是农耕的重要时机,清明是提醒农民春耕春种的节气。大量农谚在提醒甚至告诫人们:“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清明不撒种,哪有五谷生”;“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这表现了我国传统节日体系的特点和优点:与大自然的节律保持一致、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