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荣祥口述

时 间:2015年8月18日

地 点:台北国军英雄馆

访谈者:定宜庄

[访谈者按]马荣祥先生是马崇年、马崇禧的同胞兄弟。他是马连贵的第一个儿子,随着马连良先生的四个儿子,排行第五,取名崇信(前四个是仁义礼智),马荣祥是他的艺名。

我为马崇年、马崇禧二位先生做的口述,未能收入《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书中,原因是当时有评审专家提出意见,认为有那么多京剧名角我不去访谈,偏要将一个配角的访谈放入,不能反映当年京剧的风华,也不具有代表性,尽管我一再强调我想做的并不是戏剧和戏剧史,而是要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人”的生活,但我也发现,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即涉及一个领域就必找名人(而且这个名人还往往只是被宣传扩大了的名人,未必是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那个人)的观念,是我根本撼动不了的。这篇访谈因此而未予发表,我一直引为憾事。好在此次《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得以出版,我得以坚持我的宗旨,小角色里,也有大演员。而且,即使只是跑龙套的小演员,甚至是失败的演员,也会有他的悲欢、他的生活,他的这一切同样是值得记录的。

马崇年先生当然不是失败的小演员,他很为他的一生自豪。由于距上次访谈已过了将近十年,我这次是先找到马先生的长子马喆先生,注206请他为我联系他父亲,但遗憾的是,他却告诉我,马崇年先生已经在一周以前(7月19日)离世了。但他建议我再找找他的伯父,也就是定居台湾的马荣祥先生,而我恰好有当年(2015年)8月去台湾的计划,于是便请他帮我联系,马喆先生也欣然同意了。

那天与马荣祥先生相约在台北的国军英雄馆大厅见面,我们二人都非常重视,也都提前一刻钟就到达现场,可是阴错阳差,却因互不相识而未敢相认,直到40分钟之后我给他家里打电话,好在有他女儿接听,说是他一早就出发了,问她老人有什么特征,她说就是与马连良长得一模一样,可是,我却根本不知道马连良长什么样,只好又问她老人穿什么衣服,她说说不好,但是戴副眼镜,还拄着把伞,我便下决心走到坐在我身边的那位戴副眼镜而且拄把雨伞的老人面前,问他贵姓,他回答姓马——竟然就是他了!他说如果我再不来,他就走了。

马荣祥在北京过八十寿辰(马崇禧提供)

我们的谈话就从这里开始。

马荣祥(以下简称马):刚才跟着你的那俩孩子是你的儿子啊?

定:不是,是我的两个学生。

马:噢,我看你跟当地的人一样,我没有注意嘛。马喆也没提您是什么样什么样,也没提。

定:您看两个男孩子跟着我,您就……

马:我也不敢问哪,您穿得也很随便,也没像国内来的那样干干净净的。

定:我应该穿得整齐一点儿。

马:整齐一点儿比较好。

定:马喆特别忙。

马:瞎忙。

定:就是他建议我来找您的,因为好多事他们都不知道。

马:出了北京的事他们不知道,北京的事他们都知道啊。你找马崇禧啊,我们老三,他就能絮絮叨叨地跟你说许多。

定:那我不是除了北京的事还想了解了解您出来以后的事吗,关于伞兵的事……

马:不要问我那么多,我跟你说不完,一天两天说不完。

定:那您为什么不可以说一天两天呢?

马:对不起,因为我们这一生,二十几岁跑出来,北京人没受过那么大的罪。这几十年就等于打牙往肚子里咽哪。

定:所以才希望您把这段经历讲一讲呢,因为您再不讲,以后想找人都找不到了。我也知道您的故事一定很长很长,没关系,我慢慢听,本来我已经买好回程机票,后来马喆跟我说了您的事以后,我把机票都改签了。

马:现在开始录了吗?

定:录着呢。

1.从北京到台湾

定:听说您是在伞兵,还是空军?

马:伞兵。注207

定:那是很精锐的部队了啊?

马:说起来话就很长了,国民党的伞兵在缅甸,跟中美作战,打垮了。注208回到北京,不是说回到北京,回到河北省、广东省这个那个的。我们不是当兵的,咱们有个团长,北方人,他很喜欢戏,北京呢,戏好,听完了戏,他就招了一伙剧团……

定:他是北方人?

马:不是北方人他怎么会找小孩来演戏呢。就成立一个剧团,叫伞兵剧团,就招了一帮,荣春社的也有,富连成的也有,鸣春社的也有。由北京坐火车到了天津,由天津就上船。

定:这是哪年啊?

马:民国三十几年,我们走了以后就是三十八年(1949年)。我们走的时候是三十七年。到了台湾了是三十八年。

定:您是民国三十七年几月走的?

马:七月,农历七月。

定:噢。北京那时候围城了吗?

马:我走了以后才围城。注209

定:您为什么会参加他们这个剧团呢?

马:因为我们在北京,演出的机会不多,钱也赚得不多。伞兵招我们的待遇相当好,一个上等兵的名额就是十八块金圆券,那会儿一块银圆换两块金圆券。

定:一个月啊?

马:一个月。在北京我们哪里赚那么些钱去?那时候北京面粉才两块八毛钱一袋。有人就说赚那么多钱还不赶快去。

定:那马崇年他们为什么没去,就您一人去了呢?

马:那时候他们找人,多多少少也得找有点名气的人。

定:那你们那伞兵剧团招了多少人?

马:三十几个人。不是光唱戏的,各行的都有。那时候有个专门傍李万春唱戏的,武花脸,叫于玉亭,他招的我们。他招我们就好像他是老板一样,老生、花脸、青衣,场面全有。

定:听说您是中华戏校毕业的,是吗?

马:马崇仁(马连良长子)是中华戏校毕业的,我是北京荣春社尚小云科班毕业的。他们是给孙中山鞠躬的,我们是有祖师爷的。他们始终没有祖师爷,我们有祖师爷,我们的祖师爷就是唐明皇。

定:马崇年先生是学三花脸的。您是学什么的?

马:我是学老生。

定:说是您和马连良先生长得特别像。

马:他是我伯父,是我亲伯父。因为我始终在我们校长的学校里头(系指科班里头)。

定:你们校长?

马:尚小云。你对京剧界是不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