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华投资公司

苏振国是真的想帮忙。

今天的3亿元的分红,给了苏振国极大的震撼。

他不知道苏城手上究竟掌握着多少资金,但光是从中国银行那里,就能看到数亿美元的外汇存款,国外银行有多少留存,苏振国想都想不到。

90年代的中国,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的价值愈发体现。一个价值几百亿元的公司,本身就是一项莫大的成就,而且比政治成就更容易扩散。

苏振国放眼苏家,只有苏东元的成就能与苏城比肩,但若是再多看10年,苏东元最多只能再进一步,苏城却很难说了。

于公于私,苏振国都希望将苏城重新纳入家族,从而延续家族的辉煌二十年三十年。主动提出帮忙,也有趁着大华船业略有困境之际,重修关系的意思。

然而,苏城可不觉得大华船业有什么困境。

他只考虑了几十秒,就笑对苏振国道:“如今看来,大华自己就能做好这九艘船。”

苏振国咳嗽一声,道:“我听说你们缺少焊工?重化工企业用的焊工,你们也能用得上吧,我认识几个老朋友,找个几百一千人没问题。”

苏城很想说明一下持证焊工,或者是大华的五级六级焊工的稀缺性。但看看苏振国关切的眼神,再想想他的职务,只能无奈的道:“我们其实不太缺人了,大华船业的海上装备部和船舶部门互换了一些工人,瓶颈问题算是解决了。”

苏振国兼任发改委的主任,要调配千儿八百的焊工,确实是轻而易举的事。

苏城挤出笑容,接着又道:“我们有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合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也不会竞标了。”

“你不是因为韩国公司的原因,强行签订的合同?”

“有点受到他们的影响,但竞标的价格和时间,是大华实业所能承担的。”苏城话锋一转,又道:“现在的大华,船业公司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就算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的。”

“听你这么说,大华船业新开发的几个工法是真的很厉害了?”苏振国饶有兴趣。

苏城斟酌着语句,将平地造船法和巨型总段造船法介绍给了苏振国。

苏振国是每天听报告的人,不管懂不懂技术,总能判断个一二来。他看苏城说的清晰流畅,又充满自信的不用帮忙,听完了不禁一笑,道:“看来,不少人都要猜错了。”

“猜错?”

“发改委内,早就有人讨论到了船业问题。一些人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一些人认为,应该把主要精力投注在其他交通工具上。你的做法,大家都在观察。”苏振国说话说的很慢,这是习惯问题。

苏城张张嘴,又停了一下,最后摇头道:“只要他们不影响到我们就好。”

“那就看你怎么处理了。”苏振国笑的怡然自得。今天的祝捷大会以后,肯定会有人要来看看的,最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就要看苏城的临场发挥了。

苏振国此时也泛起一些心思,就想看看苏城是如此面对汹涌的人潮。

是的,汹涌的人潮。

1993年初的中国大地,国企遭遇了50年以来最大的干旱。1992年的剧变,摧毁了国企赖以为生的堤坝,到了1993年,改革势如破竹。

从这一年开始,国企也进入了“最困难的十年”,直到2002年,才会有所好转。

在此期间,全国三分之二的国企亏损,“下岗”一词,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末,在广东羞羞答答的提出了。

到最困难的1998年,全国的国有企润利润加起来,只有区区的213.7亿元,别说和所有的私人企业相比了,就是和大华实业一家相比,也显不出优势来。景况再好的企业,在帮助了同系统和同地区的难兄难弟之后,也所剩无几了。至于不帮忙……那是不可能的,国企的信条,向来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倒闭或濒临倒闭的企业,就像是溺水的人似的,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抓住了就不会松手。产权明晰的私企光不溜手,同属于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地区的企业,却像是枝丫横生的木杆,总有被捞着的时候。

年利润24亿元的大华实业,哪怕再光滑,也会有无数的企业,想来摸一摸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华石化和大华船业。

苏振国离开的当日,大华公关部就接到了数十家公司的访问申请,第二天更是上百。

清早,苏城来到大华实业总部的时候,草坪上竟然坐了上百人,还有喷泉边上晒太阳的,扒着玻璃看办公楼的,沿着江水溜达的。

“这不像是咱们公司的人吧。”快走到办公楼了,苏城才醒悟过来。

古洪军仍然跟着他,眼神锐利的打量着周围道:“昨天下午就有很多人来了,今天来的更多。”

“昨天就来了?谁接待的?”

“战略部和公关部吧。”古洪军虽然是公费的保卫人员,但在大华呆的久了,对里面的结构也相当熟悉了。

苏城点点头,没有贸然上前接触,而是一边向前,一边对边上的杨明道:“你联系一下李琳和张超,让他们来找我,说明一下情况。”

杨明立刻拿出随身的硕大板砖手机,拨打了起来。

等苏城到了办公室,两个人也差不多抵达了。

杨明在门外等到两人,道:“苏董早晨9点30分有会议,你们有1个小时的时间。”

“好的,是因为外面的人群?”张超看了一下手表,他其实比苏城还要忙,大华战略部的部长是钟志根,他要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计划,以并行工程的方式,尽量提高产率,张超则要负责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的购买到设备安装,全都少不了。再加上采购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兼职,他每天都只能睡4个小时。相比之下,苏城也就是早晨辛苦而已,等到中午过后,差不多都是想做什么就什么了。

杨明点点头,道:“大概是的。”

“多谢。”张超和李琳同时点点头,两个人都随身带着资料,立刻翻看回想起来。

转瞬,苏城放好了东西,将两人叫了进去,问了起来。

张超首先挠头,道:“来的厂商是很多,有私企也有国企,但以国企居多。不过,我昨天见了一些厂商代表,他们提出的要求千奇百怪啊。转让技术和合作的还好说,有些干脆就是卖产品和卖厂的。我遇到一家南京的暖水瓶厂,生产的还是80年代初的暖水瓶,如今卖一件亏一件,又不敢停产,就请我们买下来,说是给自己的企业生产暖水瓶……咱们大华才几万人,哪里用得着自产暖水瓶。总而言之,昨天遇到的厂商,做供应商也显不足。名单在这里。”

苏城拿到手里,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