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设备
苏城再次乘坐石油总公司的包机,前往阿拉木图,留下小胖,流着口水盯着什刹海的地块。
他如今也是小有身价的人了,跟着苏城投资的几个项目,让他的资金规模翻了几个滚儿,现下算来,也是亿万富翁一只。
尽管如此,像是北京什刹海这样的地块,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所谓的有价无市正是如此,除非碰上了,或者人家上赶着给你送礼,否则拿着钱也只能干瞪眼。
小胖端起一杯速溶咖啡,忧郁的叹一口气,将满满的咖啡一饮而尽,然后站在遮阳伞下,吆喝道:“动作轻点,别摔地上了。”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监工自然是如老虎一般凶狠,鹰一般敏锐。
实际上,小胖只是瞎吼一句罢了。就苏城建的这房子,十样材料里有八样是研究室送来的,不用他管,那些研究员的研究就盯的紧紧的。这些东西,差不多全是要小心轻放的,怎么喊都合适。
就算是钢筋,动作轻点也是应该的吧。
小胖很自豪自己的发明创造,理所当然的缩在遮阳伞下歇着。好在苏城也没指望他能做一个合格的包工头,建筑方面自然有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监理公司帮忙——陈立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送礼向来是送到手软,妥妥的饱和公关系人才,别说苏城现在还在阿拉木图帮他忙呢,就是相隔千里,他也要想尽办法把京城的琐事给苏城安排好。
有了副手帮忙,小胖的工作就只剩下核定新技术一项了。
对此,小胖做的倒是挺上心的,不管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拿来的是多奇怪的技术产品,他都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再决定用不用。
这也是他唯一的动力了,什刹海的土地是难找了,苏城这样的宅子,其实还是能复制的。别人也许弄不到大华实验室的各项新科技,小胖自认是师父唯一的弟子,再复制一套房子,总归不是太难。
因此,名以上是给苏城建房子,小胖也就当是给自己建房了。
大华实业的各项技术至少是国内领先的水平,一个不小心就有国际专利的存在,这里面的许多技术,估计多年都不会量产,但若是做一套宅子或者两套宅子,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胖最欣赏的就是智能玻璃,听说里面放了什么化合物,受到阳光的刺激以后,能自动调节光暗,从而调节房间里光线的强弱。这样的玻璃要是放在海边的大宅里,气派就不用说了,实用性也显了出来。
不过,智能玻璃的说道也很不少,小胖至今都没弄明白。这样的问题最不经思考,一思考就让人纠结。
落在工人们的眼里,这监工的表情就像是农忙时间心疼钱的老地主……
这时候,两个工程队的小包工头,推推搡搡的来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着头皮道:“那个……材料不够了。”
包工头签的合约,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苛刻的,但给钱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把这个工程顺顺当当的做下来,在场的就没有一个轻松的。
小胖手里握着最后的审核权,要是得罪了他,包工头们就要面临返工、扣钱的窘境。前几天时间,就有被监理们审核出错的包工头,在返工的情况下还被扣了钱。
虽然赚的仍旧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对黄平先生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低点头。
小胖早就进入了工地状态,立刻警醒的问:“什么不够了?”
“那特殊的板材,电线、管道都不太够了,研究所的人从中午,就没送东西过来了。”包工头竭力说明:“我们催过好几次了,他们推说有事,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来,再不送来的话,进度落后,不能算我们的。”
进度落后就会扣钱,只要在这里做几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严苛的程序。当然,做的快有奖励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着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头一皱,资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今个怎么转性了。你们两个,真没送过来?”
“没有。”两个两个穿工装,剪小平头的壮硕包工头一起摇头,绝对是卖萌失败的典范。
小胖拍拍脑门,别过头去,说:“我去问问吧,你们继续做别的。”
这个时节,就算是大北京城也没有堵车的,想找一个长时间迟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电话,那门房也说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着呢。
他本想再找人询问,转念一想,干脆电话到大华实业总部,请总部办公室的人派员去查看。
总部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方通对小胖黄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犹豫片刻就决定自己去看。
办公室的副主任,向来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亲,总归是做不长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楼,然后坐电瓶车往大华实验室的方向开,没到地方,就见一群白大褂围着。
“莫非出事了!”方通顿时心中一紧。他不像是杨明那么老的资格,相反,他是办公室里是少数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来。这份资历不说苏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学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谨慎。
他没有报名,先是隔着老远下车,然后混进白大褂中间,问一个面向和蔼的女性,道:“这是怎么了?”
“碳纤维实验所的高温裂解炉到了,真是好东西啊。”
“高温裂解炉?”
“新崭崭的合金炉,从外国进口的,直接补给了碳纤维研究所……”女人一脸的羡慕,就好像别人买到了便宜货似的。
方通才不管这些,摇头问:“你们就看了一天这个?”
“不是这一个,那些全是。”
方通顺着他的指点,才赫然发现,背阴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仪器放在那里。
从木箱外的外国字来看,价格怕是没有便宜的。
王赟和他的助手们,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让人帮,自己就将东西搬上了楼。
方通亲眼看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一把扛起半个人大小的木箱子,目瞪口呆的想:“这是要拼命啊。”
他却没有估量到研究员们的火热之心。对碳纤维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来说,有了全套的仪器,不拼命才是非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