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尖锐问题(第2/3页)

“就是说,赚的其实比10%还要少?”

“是。”直到高铁时代,铁道部都没有在国外建设铁路继而直接盈利的本事。他们给沙特阿拉伯造的高铁就是一项著名的巨亏项目,援建非洲诸国的工程更是纯粹为政治而服务,在经济和市场方面,无论是铁道部还是中石油,都是一般无二的坑爹。

国际大市场,不管哪个国家的国家企业,向来都是小丑的形象。它们和正常的企业不同,盈利不是依靠成本与售价间的利润,而是依靠卖萌得到的补贴和政治资源。

铁道部对底价赚吆喝,甚至于赔本赚吆喝的行为早就熟练了。在领导心里,只要订单够多,利润有没有根本是不重要的。相比年末报告里所谓的上缴利润云云,出口创汇的数字明显更有价值。

可惜被说破了。

或者说,是费老他们以前不关心此事,现在却认真了。

但在场的国企干部们,却不能和费老或者他的幕僚谈认真不认真的问题,费老认真了,他们也就得认真起来,再委屈都没用。

一分钟的沉默,显的如此漫长。

铁道部都挨了一记重锤,其他企业的负责人又哪里愿意露头,堂屋内霎时间落针可闻。

费老并不说话,就用眼睛打量着众人,已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许部长不得不站出来点名道:“方总,你说说武重参展的项目。”

方总本来坐在靠门的后面,事不关己的搓着脸,看铁道部的笑话,乍被叫到名字,脸苦的仿佛要滴出水来,不由暗骂:这后娘养的还真是不一样。

斜瞅了眼殷平的大脑勺,方总欠身起立,尽量简短的道:“我们准备的是数控16米单柱移动式台式车床,国内领先的技术,预计利润在50%以上。”

“国内领先的技术,国际呢?”殷平的问题还是一般的锐利,似乎用刀子去皮剔骨似的。

“国际上,大概是主流水平吧。”

“有吗?”殷平从武重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了桌面上,食指落于其上,漫不经心的打转。

“主体部分,是有国际主流水平的。”

“仅主体部分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你们有信心参与国际展会吗?”

“信心……还是有的。”方总望着费老,回答着殷平的问题,说的极勉强,他们的数控机床只能说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充其量是把八十年代初的技术给改了改,又融合了一些其他渠道获得的技术。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能安心做技术的国企少的可怜,能安心做技术的装备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国企在90年代中期是全面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全民浮躁的年代……10%以上的银行存款利息,15%以上的银行贷款利率,24%的通货膨胀,全部是后世人们所谓的大通胀年代的数倍以上,这样的环境,少有几家公司能安静的积累技术。

如果不是知道后世石油行业的高价值,如果不是知道后世石油行业的高门槛,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获取的油田的高利润,苏城也很难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里,不去做捡起玉米丢芝麻,捡起西瓜丢玉米的事。

苏城冷眼旁观,他能理解国企的迷茫和混乱,但他并不同情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拥有全中国最好的政策,拥有全中国最熟练的工人,拥有全中国最垄断的市场,同时还有比私企低几倍的融资成本,竟然还不能做到盈利,这绝对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这些国企的负责人,心里想的永远是个人得失,而非企业得失。

在建设祖国,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激情过去了,中年危机不仅体现在这些中老年的国企人身上,也体现在了这些中老年的国企身上。

方总颓然坐下以后,许部长又点了几个名,却都未能得到认可,第四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更是被驳的站不稳。

气氛愈发紧张,大家都担心被叫起来,可又知道避不开,一个个在伸头死还是缩头死中纠结,倒是苏城轻松的紧,他看的出来,这位许部长绝对不想自己出彩。

然而,死掉的道友每多一分,费老的脸色就难看一分,许部长也就心凉一分。

后娘的孩子死完了,炮灰却不能少,许部长心一横,点了自家的孩子,道:“高总,你介绍一下首钢的项目。”

高岗也料到这一遭了,不安的起身道:“我们首钢这次拿出来的是高强度的镀锌冷轧钢板,屈服强度280,可以用于汽车生产,能够显著的提高汽车寿命。目前,我们的镀锌冷轧钢板已经销售给了一汽、上汽等企业,希望参加展会以后,能够扩大钢板的销量……”

“280兆帕的屈服强度,这样的镀锌冷轧钢板只能算是低强度的镀锌钢板吧。”殷平这次连资料都没看,手按在首钢的文件夹上,说道:“生产镀锌冷轧钢板,现在来说应当是有利润的。不过,要在国际展会上得到认可或者订单,那到岸价一定要低于日本、韩国、巴西等国的价格……就首钢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太可能。而且,参加国际展会,还是应当以高技术产品为主……”

这是现实的阻碍,高岗干脆不解释了。

殷平没去追问,拿起钢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写了两句话,就将目光投向许部长。

许部长在人群中巡视许久,才又点出了一个名字,结果却是一般无二。语言尖锐如刀的殷平像是屠夫似的,将对方的技术剖成了数段,令专业术语的神秘性丧失殆尽,只留下一堆二流三流的影子在飘荡。

装备制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投入的行业,奈何现在的中国,最缺乏的恰恰是耐心和资金。要从一堆腐朽的老牌大型国企身上寻找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因子,无异于缘木求鱼。

最早要到10年以后,中国的机械工业才会重新启动,用更多的成本获取市场的一席之地。

那时候,他们追逐的也不是世界市场,而仅仅是期望着能收复国内市场的失地罢了。

许部长再点名。

殷平再解剖。

许部长继续点名。

殷平继续解剖。

到了剩下不多几家企业的时候,许部长已经点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归口机械工业部管辖的大型国企。作为刚刚分拆出来的部委的负责人,许部长不能在明知山有虎的情况下,还把他们往虎山上送。

这真要是被吃人不吐骨头的殷平给咬碎了,那些不屈的灵魂,不知要给新部委闹出什么乱子来。

“许部长?”殷平等不住了,抬头催问。

许部长心一横,道:“苏城,你代表大华实业来说吧。”

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归口机械工业部的企业不能全军覆没,它们也是许部长安身立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