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秘密太多了

李逸搜索到的这第一条信息是上世纪90年代曝出的一桩丑闻,瑞士银行的“纳粹黄金案”。

瑞士银行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保险箱”,凭的正是其在1934年制定的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

所谓银行保密,是指所有在银行工作的人,无论高级职员还是普通雇员,都不得泄露任何与业务有关的资料,甚至连某人是否是银行的客户这样简单的信息,都要守口如瓶。

根据保密法规定,瑞士银行甚至允许客户以代码或者代号存款。

《银行保密法》使存在瑞士银行里的财富像进了保险箱般可靠。但是另一个问题随即产生:如果某人在瑞士银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笔巨款,而他本人突然去世,生前既没有交给银行一份遗嘱,临终时也没有机会把取钱的密码告诉家里人,那他的这笔存款就将永远呆在瑞士银行里取不出来。

这就是“纳粹黄金案”产生的前提。

“纳粹黄金案”包括两个部分,即犹太人的存款与纳粹的赃款。

二战爆发前,许多犹太人在瑞士银行都有大笔存款,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人大多在德国的集中营里惨遭杀害,这笔钱的帐号和密码也随着他们一道化为灰烬。

二战结束后,瑞士银行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部分赔偿,却把大多数存款隐匿起来。1989年的时候,这个秘密被捅了出来,但到现在还没有妥善解决。

除了犹太人的存款,就是纳粹的赃款了。

二战期间纳粹为自己疯狂掠夺财富。据1945英国当局的一份报告估计,纳粹战利品的总额大约在5.45亿到5.5亿美元之间,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46亿美元。

但事实上,这个数字只包括纳粹从被占领国家中央银行的保险库里盗取的黄金,而被纳粹掠夺的个人财产的确切数字则永远是个谜。有记录显示,仅凭纳粹一个小规模集中营,每个星期就可以集中10公斤重的金牙。

为了掩人耳目,纳粹把掠夺来的黄金,一部分藏在德国各地和帝国银行,另一部分则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国的银行。而瑞士银行正是大笔纳粹黄金的理想保险箱。

而且,二战时期,瑞士还曾利用中立国的地位和完善发达的银行体系间接地帮过纳粹德国的大忙。这个不仅仅包含了对公交易,很多纳粹的高官甚至一般人员都将他们的赃款转移到瑞士银行。

按照这些信息分析,李逸拿到的这个名单,有可能是犹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也有可能会是纳粹的私人存款。

而纸张前边那些大写字母,有可能是名字的缩写,也有可能会是一些代号。

如果是犹太人的存款,虽然拿了也没什么,但终究是有些亏心。可如果是纳粹分子的赃款,那拿起来就没什么心里负担了。

可是,怎么判断这些帐号是哪一边的呢?

李逸挠了挠头皮,很容易就想到了一个方法,看开户的时间。

如果开户时间比较早,那么基本上就应该是犹太人的帐号,可如果开户比较晚,尤其是在犹太人被大肆屠杀之后,那十之八九会是那些纳粹分子的账款。

李逸决定先派个人过去看看,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些账户是否已经被人认领了。或者,就算是没人认领,也有可能会迫于国际压力,已经被处理了。

“威格林……”

看着纸张上那三个在威格林银行开设的帐号,李逸微微摇了摇头。这家银行倒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算他是这三个账户真正的主人,都已经没办法讨回账户里的东西,更何况,他本质上也在打算着做一个强盗或者是小偷……

从前边8条信息里抄了两条,李逸将谷枫喊了过来。他打算让谷枫先过去摸摸情况,然后再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具体处理。

将他判断的情况详细跟谷枫讲了一遍,反复交代谷枫小心从事之后,李逸将刚刚买到的那只翡翠手镯拿了出来。

这只镯子,鉴灵牌给出的鉴定结果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东西,如果能够找到证据,将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否则的话,也就是一件稍稍有点特殊的藏品罢了。

虽然有可能英国皇室会留有这只玉镯的相关记载,不过,要拿到这个记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他也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所以,李逸想要再仔细的看看,究竟能不能从这只镯子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目前,这只镯子上最可疑的地方就是那个芝麻大小的黑斑。

按照常理来说,无论这只镯子是当年清朝在外事活动中送的,还是当时在远东的英国自己人供奉的,都绝对不可能将这种带有缺陷的东西献给女王,可是……

李逸从工具箱里翻出了一只40倍的放大镜,而他平时随身携带用于鉴宝的,则是一只10倍的,他之前用那只放大镜大概的看过,没发现什么秘密,现在只能再试试这只40倍的。

40倍的放大镜果然不一般,刚刚凑近那块黑斑,李逸就发现了端倪,这块黑斑还真的是有问题!

“这是个什么意思?”

在40倍放大镜强悍的效果下,李逸看到,不止是这块黑斑,甚至包括这块黑斑附近大约黄豆大小的一片区域,翡翠的纹路都有点不对劲,竟出现了一片好像是水流过般的网纹状印记!

几乎所有玩翡翠的人都知道,翡翠有A货、B货和C货之分。其中B货,又称漂白货,是经强酸浸泡,腐蚀,溶解翡翠中的杂质、污点之后,又用真空负压法注入透明树脂,填充腐蚀过后变的疏松的玉石结构的翡翠。

这种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翡翠,抛光后,几乎与高档翡翠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种所谓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肉眼观察或者放大镜倍数不够情况下看到的情景,如果换成40倍,甚至20倍的放大镜,就能发现,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由于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硬度不均一,所以经过抛光的翡翠颗粒都比较大,翡翠表面在反射光下肉眼观察,可以看到翡翠表面出现轻微均一的凸凹不平的外观表现,俗称微波纹。

这种微波纹,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凹陷起伏之间过渡平滑,呈无间断的现象。而且,就算是质地稍差一点的A货翡翠,其原生颗粒也没有被破坏的现象,只是次生矿物多了一点。

可是B货就不一样了,因为使用了酸碱类的东西对翡翠进行了清洗,除去了杂质,所以会在表面留下仿佛水流过般的印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纹。

这一小片区域居然经过了酸洗处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想掩饰什么东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