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规模(第2/3页)

……

……

沈溪为何要建造新城,以及新城未来的定义是什么,军中这些大老粗不明白。

但总归有明白人,比如说唐寅。

唐寅现在的脑袋瓜足够聪明,只要沈溪稍微提点,他便能将事做得很漂亮,跟沈溪的配合也是愈发相得益彰。

会议结束,沈溪留下唐寅,他需要派出使节去跟佛郎机人见面,唐寅就是最好人选。

唐寅皱眉:“沈尚书,在下不通番邦语言,让在下去接待他们,只怕会出乱子。”

沈溪笑道:“你当现在的佛郎机人,还是当初咱接触的那批?他们长时间跟我们做买卖,莫说是翻译,就算是他们自己中会说汉语的人都不在少数,不然他们凭何能在沿海一代顺风顺水?”

“原来如此。”

唐寅稍微有些苦恼,“佛郎机人对咱们知根知底,但咱们对他们却所知不多,或许在谈判的时候会出问题。”

沈溪点头道:“佛郎机人既是商人,又是海盗,当朝廷强有力时,他就乖乖跟你贸易,可一旦你实力不济,他就变身海盗,毕竟不要钱的买卖谁都愿意做。之前跟他们合作,他们能对大明朝保持礼重,这也跟大明国力强盛有关,这两年沿海盗寇猖獗,朝廷一直不作为,才令他们见异思迁,跟倭寇贸易全都为了利益。”

“沈尚书的意思是……”唐寅望着沈溪,目光带着不解。

沈溪道:“我的想法,除了要跟佛郎机人谈买卖,也要谈技术转让问题,玉米和番薯都是从他们手上引进的,他们除了拥有特殊的植物种子外,还有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以及一些火炮铸造技术,这几年非但我们在改进技术,他们也在模仿和改造。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谈判的内容。”

“至于新城,可以允许他们建造领事馆,具体位置就在苏州河以西的商埠区……大概意思,是让他们派人长期驻在这里,负责一些贸易和政治上的接洽,我们下一步目标是要建立海上驿路,等过一两年,海疆平定后,朝廷就会开海禁,这些我会跟陛下提。”

唐寅摇摇头:“跟佛郎机人做买卖倒好说,若把海禁全解除的话,肯定会出现不少麻烦事。”

沈溪笑道:“怎么,你害怕触及保守派的利益?如果不改变现在沿海情况,又如何保证大明海上霸主地位,重现昔日郑和下西洋的荣光?这次将沿海倭寇赶走,若再放弃,过个几年,倭寇又会东山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沿海建造城池,增加人马驻守,确保百姓安全从海上得到渔获,如此才能维护大明的海上利益,海运的便捷以及实惠也会呈现。”

唐寅点头:“在下对这些事不太理解,所以一切还是要沈尚书来做主。”

沈溪笑着点头:“伯虎兄现在就将出任外交官,在跟番邦接洽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小恩小惠而改变初衷,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居高临下,以对等强硬的态度去接触那些番邦使节,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

……

进入七月,新城从只是有个大概的雏形和轮廓,逐渐成型,外围城墙和棱堡也开始修建。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随时从河南、山东等地的战俘加入建造队伍,新城人口已有十五万之巨,而沈溪对新城的投资也超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新城的建设花钱如流水,目前看起来也只有从佛郎机人手上拿银子这一条途径可走了。

“之前朝廷调拨的银子,基本都已耗尽,攻城的缴获和江南募集的银两也基本耗损在新城的修造中,至于从闽粤、湖广等处调拨而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也已见底……如今看来,这窟窿深不可测!”

惠娘在管理新城的建造账目后,发现沈溪在建造新城上的花费远远超过预算。

沈溪的设想,是构建一座开放式大城市,把城市的功能建造齐全,那就意味着花费必然不小,很多他所构想的东西,在一个缺少现成技术支撑的时代,必然要加大人力和物力去实现和完成,超支也成必然。

沈溪道:“如今账上的银子还有多少?”

“大概还有五十万两……”

惠娘道,“不过这些银子基本都要用来修造船只,而修造船只的银两缺口还有五十万两左右,至于新城的建造,很可能也需要再花费一百万两以上……”

沈溪叹道:“看来要当一个城主不太容易。”

惠娘合上面前的账册,有些埋怨道:“之前佛郎机人来谈买卖,老爷只管将货物卖给他们便是,设置那么多条件,现在倒好,两边做买卖的额度不大,那些佛郎机人没什么兴趣来这边做买卖,老爷靠什么填补这么大的缺口?”

沈溪笑了笑道:“惠娘你是觉得我没办法了?”

惠娘摇头道:“妾身知道老爷打的是什么心思,城内现在有大批土地可以建造屋舍,至于将士和工匠的俸禄可以拖欠,估摸再支撑一个月到两个月都是可以的,有这时间的话,新城也该差不多建好了,到时这里的商人一多,可以多拿一些税赋,用以保证新城的建设。”

沈溪微笑点头:“你的构想很好,但并不是关键。”

“那怎样才是关键?”惠娘皱眉望着沈溪,她已将自己所能想的所有办法都说出来了,之前她甚至还问过了李衿的一些想法,综合了下面一些人的意见,近乎是可以想到全部的方法。

沈溪道:“新城到底是朝廷在江南修造船只,并且作为东部最重要的海港和海上中转的地方,眼下朝廷很有可能放开海禁,到那时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会聚拢到新城,那时港口必然非常热闹……”

惠娘却不赞同,继续摇头:“就算会有,那也是要等平倭寇后的事情,现在海上盗寇盛行,谁敢来此做买卖?”

沈溪笑道:“不是还有官府的船只?”

惠娘蹙眉,她觉得沈溪简直是疯了,在海疆仍旧不安稳的情况下,居然提出海上贸易,却并非跟佛郎机人做买卖,而是要大力发展大明海运,民间不会冒险做海上买卖,沈溪更像是要自己来做。

李衿好奇问道:“老爷是要自己找船运货吗?那样做可能会比较麻烦,现在港口的船只不多,大船一条没造出来,若是以现有的船只去运送货物,若是碰到佛郎机人或者倭寇的大船,可能要吃亏。”

沈溪笑而不语,仿佛胸有成竹。

惠娘也在劝说:“现在非但海疆不稳,海上咱也占据不了优势,船只和火炮都未必比倭寇的更强,本来他们做的就是劫掠生意,除非以此作为诱敌之策,不然的话……”

有关这场战争,不但沈溪在想,惠娘也会思虑,她非常愿意帮沈溪费脑筋,分担沈溪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