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心理压力太大了
鲁局长进了门,正要摸出手机找闵守正,就见到许校长正在大堂转悠。
见到鲁局长,许校长愣了愣过来问道:“鲁局长,也叫您了?”
“怎么?也点了你的名?”鲁局长有点忐忑,“有没有风声,是为什么事?”
许校长摇摇头:“我哪知道,顾松只说陶部长下午想和我们聊聊。”
“顾……顾松?”鲁局长的声音有些怂。
“是啊。”许校长指指楼上,“正一起吃饭呢,估计也差不多了。”
鲁局长心里掀起轩然大浪,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堆着笑:“老许,我估计是好事?”
“反正我也想不到什么坏事,看顾松的神态挺轻松的。”许校长看他的样子有些好笑,又调侃道:“咱也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能劳动部长亲自过来啊。”
鲁局长不停点头:“你说得对!”
看许校长往门外不停张望,疑惑地问:“还有人?”
“不是,我今天过来穿得太随便了,等老婆帮我送衣服来。”许校长无奈道,“这小子,请了陶部长也不提前说一下。”
鲁局长一阵心虚,这种可以随便请动部长的角色……苍天,当初真是脑子被水堵死了!
这时,宴席看样子也是开始散了。顾松的同学本来有说有笑的,看到校长堵在门口,停了叽叽喳喳问完好就赶紧溜了。
顾松的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有认识鲁局长的,赶紧过来问好。
鲁局长不敢怠慢,和颜悦色地表扬他们的工作,感谢他们培养出了永宁的骄傲。
倒是程盛、王盛魁和瞿老师留下了,疑惑地问许校长:“还有什么事?”
许校长摆了摆手让他们先留下,又对门口那边举起手大声说:“这里!”
他夫人提着一套装在保护套里的西装走过来,跟鲁局长和三位老师打了招呼,埋怨道:“状元的酒宴不带我,吃完了叫我送衣服。大中午这么热的天,搞什么!”
许校长怂怂地训斥道:“没见鲁局长都来了?有大领导过来!行了,你先回吧,晚上我再跟你说。”
“什么大领导啊?”瞿老师一阵心慌,“我们穿得也随便啊。”
酷暑天气,他们都是穿着简单的衬衣或者T恤。
许校长之前是怕人多嘴杂,顾松说了陶部长是私下过来的,让他只留下程盛、王盛魁和瞿老师就行。这时宾客陆续走了,许校长使了使眼色,带头往楼上走。
见老婆还狐疑地跟在身后,他无奈地转身耳语两声。
许夫人眼中狂喜,狠狠捏了一下他的手心,这才转身回去了。是正事,那不能打搅。
鲁局长看得好笑:“老许,你还是这么惧内啊。”
许校长翻了个白眼。
五人一路到了三楼往永宁厅那边过去,许校长才小声说:“陶部长过来了,下午有个小的座谈。”
三位老师对视了一眼,没反应过来:“哪个陶部长?”
“教育部,陶部长。”
他们猛地停住了脚,有点走不动。“陶……陶部长???”
不厚道吧许校长?你自己知道叫老婆送衣服,让我们这样去?三人转身就想跑,我的亲娘诶!
许校长伸手拉住他们:“我毕竟是搞行政的,你们是一线教师,这样挺好的。都西装笔挺的像什么样?”
这样挺好个鬼哦!你早就知道了,顾松那一杯喝完就没再喝。我们倒好,现在穿得随随便便,又一身酒气!
三位老师幽怨地看着许校长:“咱们这样,丢的也是一中的形象啊。”
“顾松在那里,就是一中的形象,你们怕什么?”
“那你怎么换衣服?”
在陶知行的气场面前,几个中年人都无法淡定。
永宁厅的门突然被打开,就见永宁的三巨头在门口向里面笑着打招呼,然后往这边走过来。
见到鲁局长,宋同和微笑着说道:“好好向部长汇报,认真学习部长的谈话。”
五个人都忙不迭地点头。
鲁局长的压力陡然大了起来,这是来自陶部长,来自永宁三位大领导,来自顾松的三重压力。
目送他们下楼去了,鲁局长连着几个深呼吸往永宁厅门口走去。
一到门口,得,压力更大一重,田德宇也坐在那里。
服务员正在收拾,顾松陪着陶知行和田德宇坐在房间另一侧的沙发那边,倪光北和陶霜也坐在那,罗俊才正弯着腰往茶杯里加水。
见到四人在门口,顾松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鲁局长,这位是我的母校、永宁一中的许校长,今年高三年级的主任瞿老师,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王老师,还有我的班主任程老师。”
陶知行亲自站了起来和他们握了握手:“不要紧张,今天就是放开了聊一聊。”
田德宇也陪着站了起来说道:“咱们今天都是顾松的客人,先把别的身份抛开。”
鲁局长、许校长和三位老师都微微鞠着躬应过了,才缓缓地挤在一起坐下了。
沙发虽然不小,但毕竟人也不少。罗俊才忙从旁边搬了三把椅子过来,这才坐得宽松起来。
服务员把东西清完了,罗俊才也退出房间。双上和上门,他才压抑着长长呼出一口气。
额的亲娘,太刺激了点。
教育部长啊!
觉得刺激的现在换成了五个刚刚进门的人,鲁局长首先满脸笑地向顾松祝贺道:“还没恭喜顾松同学夺得中湖文科状元,687的分数也破了纪录,跟第二名拉开了29分的差距!顾松同学是永宁的骄傲,这几天以来,我沾了你不少光啊!”
顾松见鲁局长眼中藏着的诚恳意味,笑着说:“是老师们教得好。”
说是不要紧张,结果几位老师一谦虚,还是显得特别客气。田德宇对着陶知行说道:“陶部长,您这不把今天的话题抛出来,他们进不了状态啊。”
陶知行呵呵笑了笑,看着顾松说:“小顾,我看了你的采访。你说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想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更重要。这一点,本身就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目标。但这一点要做到,实在太难了。你是纯粹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还是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