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圳“绿卡”情结
“要是高考之前,户口还来不了呢?”欣然问赤脚盘在沙发上的唐艳艳。
唐艳艳没说话,她外婆倒插了句:“打道回府。”
“外婆!”唐艳艳站起来,撒着娇将老人推进厨房,又跳到沙发上,“若是那样,我就回上海高考。
唐艳艳比欣然高两个年级,高三的。和欣然一样,也是从上海来的,而且她们的父母是校友,所以两人成了好朋友。更主要的一点,欣然和唐艳艳一样都没有深圳户口。没有户口,不方便不说,就是在学校里也总是遇到难堪。学校动不动就统计无深圳常住户口的人口,还总要求把手举得高点,以便看得明,数得清。点完之后,还要将名字复述一遍,以免有拉下的。最可气的是老师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简直是把无深圳户口的同学当作必须清理出城的“三无人员”。
一开学,原来班主任陈老师就统计过一次,像以往一样。欣然边做作业,边举手。她总故意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欣然,你也没有户口吗?”陈老师有点怀疑。
这么一问,许多同学都回过头来看她,搞得欣然浑身不自在。其实大可不必,班上同学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平日里大家还常常开玩笑,把从西北来的叫“孔雀东南飞”,从西面来的叫“一江春水向东流”,从北边来的叫“雁南飞”,大家都是移民嘛,干吗又瞧不起人家呢?
陈明最不喜欢没有深圳户口的人。认为深圳治安有问题,都是外来人员搞的。什么小偷小摸、拦路抢劫等等十有八九是“三无人员”所为。深圳本地人有的是钱,绝不会去当“三只手”。
柳清也回头:“你没深圳户口啊?”
“没有。”欣然回答。她的户口还在上海。想当年。“上海”说出去多神气。多派头,如今不同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好,放下手。”老师话刚说完,柳清就附在欣然耳边说:“没事的,要深圳户口还不容易,我二姐想出国,就嫁给鬼佬。现在已经入澳大利亚籍了。女仔只要靓就行了,你这么靓……”
柳清话没说完。就看见欣然瞪着她。便没敢说下去。她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连忙解释道:“我没恶意,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好办法,我……”
“神经病。”欣然骂道。
唉,没深圳常住户口的中学生!
“也许不回上海。”唐艳艳双眼望着天花板,“我爸说也许我的户口快过来了。”
“噢。”
“唉。现在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唐艳艳叹了口气,转问欣然,“你呢?”
“不知道,我爸说他们单位今年有指标,可能可以轮到我们家,不过也很难说。”
欣然后面那句“不过也很难说”纯属不愿在唐艳艳面前露出优越感才附带的。欣然知道自己家的户口迁移眼下可算是“三只手指捏田螺”,这是妈妈说的。
“这就好了。就是一时来不了。你也不用担心,反正你还小,还有两年才高考,而我却是迫在眉睫。”
“我们换个话题吧。”欣然说。她觉得每次与唐艳艳谈话,都需要用“户口”这个话题做开场白,真没意思。
“那就谈高考吧。”唐艳艳还是双眼望着天花板,“我不是为户口着急,就是为高考发愁,我现在的生活就这两样!”
唐艳艳曾经说过,在高考前如果不能把户口迁来,她就必须回户口所在地上海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外省没法报考深圳大学,深大不向外省招生——想随父母迁入深圳就不可能了。
唐艳艳的心情欣然很理解,来深圳4年,还没解决户口问题能不焦虑么。
“你现在紧张吗?”欣然知道这话问得多余了,但她一时找不到其它话题,又实在想换个话题。
“我快淹死了!”唐艳艳说。
“快被卷子、书本淹死了!”
“你考哪所大学?”
“不知道,不过我思考海洋大学,跟海打交道。跟人打交道太没意思了。你不懂,你才16岁——花季。而我们这个年龄被称为雨季。”唐艳艳又苦笑了一声。虽然她比欣然才大两岁,却总是喜欢摆出一副姐姐对妹妹的样子。
“那别人呢?”
“噢,苏拉,你认识的,你还记得吧!”
欣然脸一红。
“你脸红什么,”唐艳艳哈哈大笑。“我又没说什么!”
“你好讨厌的。”欣然撅着嘴。
苏拉,欣然当然不会忘记的。她刚来深圳那年念初二。就收到苏拉的一封“情书”。她很害怕,就告诉了父母。麻烦从此开始,妈妈找到他的班主任……幸亏深圳的老师比较开通。没拿苏拉怎么样。可欣然后悔极了,总觉得对不起苏拉。苏拉见到欣然,也是冷冷地板着脸……“他可能会被保送上深大,他活得多滋润,哪像我……对了,他向我借初中英语,你有吗?”
“我的书都借给你了呀!”
“再帮帮忙,向你的同学借。”
“我试试看吧。”
从唐艳艳家回来,都已经下午六点半了。一到家,她就觉得气氛不对。爸爸十分委屈地坐在沙发的一角,妈妈则坐在另一头。
“怎么了,爸、妈!”
“问你爸去吧!”
“爸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我……唉。”
“你说啊,说啊,也让女儿知道一下你是如何发扬风格的!”妈妈的声音又提高八度。
“欣然,”这是爸爸的声音,“我把户口指标让人了。”
“欣然,”这是妈妈的声音,“听到你爸说什么了吗?”
欣然发出“噢”的一声,不知是表示惊讶还是表示怀疑,抑或只是一种回应。欣然自己也不相信这一声是出内她的口,又加了一句:“真的吗?”
“是真的。让给快退休的老李。”爸爸也有几分歉意,“老李马上要退了,如果再进不了户口,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就你积极,想当先进?想当劳模?那么多党员、先进工作者,怎么就你品德高尚!妈妈又气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