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都活得那么脆弱? 从马丁“回家乡工作”的情感与观念说开去
有的人很坚强,其实很脆弱。有的人很坚固,其实很封闭。有的人很坚硬,其实很愚昧。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坚定、开阔而慈悲的人会那么少?我还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都活得那么脆弱?
我看到学生的一句说说:“有人觉得,大学毕业留在大城市找份好工作,拿高薪就很××。实际上,我觉得这一点不××。因为你远离家乡父母亲人,每年四处奔波游走,父母患病你也未必能回去陪护。你的××是背后爱你的人默默的付出换来的。真正的××是宁愿舍弃一些东西,能够养活陪伴爱你的人。得和舍,有时后者更伟大。——马丁”
我以为说这话的人是伟大的马丁·路德,网上搜索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主持人。不过他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在家乡之外的大城市拿着高薪工作。对一些所谓的名人的话轻信,是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由此我作了如下思考。
其一,我想到了修养问题。这番话被说说主人删除的是“牛×”这两个字,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的修养问题。“牛×”可以说是现在的流行词汇,她之所以删除它,也许是因为觉得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但是现在的所谓公众人物也许是因为修养,也许是因为习惯,也许是因为要和想象受众的词汇符合,而用了这个词。其实为什么不能用“厉害”、“优秀”、“出色”这种中性词?因为用了这个词,他们也可以用相近的词语,如改改前面那个“牛”字,换成其他动物或词语;或者改改后面那个字,换成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无论如何,这都很恶心很没素质。
我是农民出身,现在网络又那么发达,我接触的脏话多了,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几乎没有用过这样的词语,连国骂都几乎不用。因为我觉得动不动就拿器官来说话,那不等于裸露成性吗?但是我们的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如有一次我坐车,旁边的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接电话打电话,说了一通脏话,但又不像是吵架。我听了很反感。又如韩寒,很多人觉得他很有个性很坚强,其实我觉得他很没有个性很脆弱,因为他受不了别人对他的任何批评,动不动就骂街。这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文革”式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批评,只说好话,那太不真实。
其实真正有个性很坚强的人,都会很冷静能够自我反思,能够笑看云卷云舒。韩寒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他的背后站着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不能不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能力上而言,其实全国比他能力好得多的人多的是,萌芽文学奖的冠军那么多,出来了几个?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其他人再厉害,大众文化写作产业空间的蛋糕就那么大;韩寒他们或许也不想其他人出来,相关机构再捧其他人的成本会很高,风险也更大。多少人骂尼采,骂海德格尔,骂张艺谋,骂莫言,他们都不予理睬,因为“你再怎么骂我,我都已经存在。我一个劲跟你对骂,浪费我的时间精力”。
其二,我想到了工作问题。我一直对大众传媒保持距离,保持反思。其实很多主持人包括马丁的话,也是出于工作需要才说的,并不是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说话的思想基调,甚至说话的方式,都已经被预先安排好。他的所谓“毒舌”的风格也是这样一种被打造被决定的结果。正因为被决定,所以连韩红这样的人都不敢违抗这样的潜规则,明知歌唱选秀的选手水平不行,最多质疑几声,也无能为力。因为其他评委都投了赞成票,她最多投弃权票,连反对票都不敢投。他们是如此脆弱!更不用说权力的压制对普通人所造成的脆弱了。
马丁这番话,就找工作而言,只在找工作不要迷恋大城市,也要考虑小城市;不要非找远离家乡亲人的城市不可,有可能的话要在比较靠近家乡亲人的城市找工作这两个意义上,它是成立的。除了这两点外,他的话的逻辑是如此不堪一击,心理是如此脆弱。就回家乡工作不愿奔波这种情感,我是同情的;但是对于这种观念,我持中立立场。
一是,我不觉得谁都应回家乡(主观上),都能回家乡(客观上)。这也不利于家乡的发展,家乡缺乏外来的思想、文化、经济交流,反而培植了地方权力和家天下式的腐败。
二是,有些家乡是难以回去的,尤其是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他说这番话,是否暗示着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大城市出生居住的在大城市工作的地方保护主义?本来就僧多粥少,本来竞争就白热化,在那里工作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连肇庆这种二三线城市都如此,未必是在那里居住或出生的人。我有个博士同学家在广州,找工作却只能找到湛江,每周很辛苦地回家照顾孩子,只希望以后有机会或评上高级职称能回去,难道你让她不工作,就待在家里吗?
三是,有些家乡回去了等于贫困,如一些边远地区山区。所以那些地方的人才大量地涌向大城市打工。如果回到家乡却养不活自己的亲人,那么你回去有什么用?回到家乡,父母病了可以有个照应,但是回到家乡待遇不高,如果父母病了自己却没钱给他们治病,这又如何?
四是,什么叫家乡?如果在本省之外上大学,回到本省就是回到家乡;如果在国外上大学,回到本省或者回到中国,就是回到家乡。何况还有很多人在国外工作呢!况且现在交通方便,回家乡还是比较容易的。
五是,回到家乡就能够整天照顾亲人吗?这只能说距离更近罢了,其他的真不好说。因为每个人都有其小家庭,再加上两个人都有老家,总有一个人不在家乡。即使都在家乡,如一方老家在肇庆端州区,另一方老家却在怀集,其距离还不是和肇庆端州区到广州之类的地方差不多。如果连找对象都一定要找家乡的,那就太过狭隘了。另外,人都要工作,即使做老板也要工作,甚至要出差。如我回到了家乡,我也可能每周只回一次老家。
六是,家乡与幸福和安居乐业不是同一个概念。如果做得够好,把一方的父母接到自己家里,也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这是否对另一方的父母公平?这是否利于家庭和谐?还真的不好说。可能光是小孩教育问题就会吵翻天,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当然关于工作的脆弱,诸如怀才不遇,能力不够,资源不丰,朝不保夕,待遇不高,权力压制,同事关系不好,此不赘述。
其三,我想到了亲情。“因为你远离家乡父母亲人,每年四处奔波游走,父母患病你也未必能回去陪护。你的××是背后爱你的人默默的付出换来的。……得和舍,有时后者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