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赏析十二首(第4/5页)
唉,可是我怎能够
让满身的尘土玷污了你的紫袍。
这是她被爱情彻底征服之前的最后一次挣扎。让人感动的是,她终究敢于把埋在内心深处的爱情第一次明确地吐露出来了:——
爱呀,让我只爱着你,就算数了吧!
第十首
在这首情诗中,出现了女诗人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满天的惨云愁雾消散了,地平线上浮现起迎接熏风丽日的片片朝霞;幽微曲折的感情的细流盘旋到这里,突然迸发为一股不可抑制的汹涌洪流,向来的哀怨、疑虑、畏缩都给淹没了……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十四行诗,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向来有这句话:“相敬相爱”。的确,真诚的“爱情”和由衷的“钦佩”往往携手同行。爱慕到极点,也就成了倾心的崇拜:既为自己又敬又爱的人儿感到自豪,又自愧不如,唯恐辜负了那份深厚的恩情。这耿耿于怀的不安、惭愧,就成为爱情的一种鼓舞的力量,成为鞭策自己不断上进的积极力量:
扩大些你的爱,好提高些我的价值。
——第16首诗
我们的女诗人一向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对于她,战胜了死亡,克服了世俗偏见的爱情就是创造奇迹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她本人就是这一奇迹的见证人。于是她抑制不住心头的感激,用她全部的热情,为爱情唱起了一曲“生命的新歌”(第7首诗)。爱神,在她的笔下,仿佛具有神奇的点金术,她的光辉所照耀之处,顿时成了一片金光灿烂的世界:当我——
不由得倾吐出:“我爱你!”在你的眼里,
那荣耀的瞬息,我成了一尊金身,
感觉到有一道新吐的皓光从我天庭
投向你脸上。
优秀的诗篇,由于丰富的形象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留给读者以宽广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很远,以下的诗行就是这样,很富于启发性:
是爱,就无所谓卑下,
即使是最微贱的在爱:那微贱的生命
献爱给上帝,宽宏的上帝受了它,
又回赐给它爱。
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所要求于我们的,和我们个人的能力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差距;但即使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作用很有限,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崇高的事业,那人格美、精神美,同样使得一个人的形象(不管他怎样貌不惊人)焕发出一种光彩:
我那迸发的热情
就象道光,通过我这陋质,展现了
爱的大手笔怎样绐造物润色。
在这里,情诗达到了感情升华的境界。深沉的感情,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加上鲜明的形象,凝聚成一首使人难忘的好诗。
第十四首
她曾经恳求他:舍下她快走吧;现在却唯恐失去了他——她用整个生命爱着的人。她曾经犹疑重重:象我这样寒伧的人,该不该接受爱情的祝福?现在她担心的却是:我怎么能永久保持这无价的爱情?——我,这样一个全然不值得爱的人。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十四行情诗,经常被选入各种英国诗歌集,但我以为最好不要把这首诗从整个组诗中抽出来,单独成篇,仿佛这里诉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实际上,它只是反映了女诗人在恋爱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思想情绪而已。换句话说,这首诗写的是女诗人的新的不安和疑虑:她唯恐爱情得而复失。她并不是在总结她对于爱情的认识。我们最好是从戏剧性、从内心独白的角度(而不是从哲理性的角度,给予它以某种普遍化的意义),去欣赏这首情诗。
伊丽莎白时代有一首无名氏的短歌,叫做《爱我别为我长得漂亮》,他希望他的情人别为他的外貌爱他,也别为他的内心爱他;人的容颜要憔悴,情意会冷淡,到那时候彼此就不免拆散了,所以他这样要求道:
睁着你一对真正的女人的眼睛,
只知道爱我,却不懂得原因。
那么凭着这一个理由,
你就能把我永存在心头。
藏在内心深处的爱,有时的确很难形之于言辞,但如果完全是没有理由可言的“无名之爱”,却近乎痴恋了。白朗宁夫妇这一对诗人之间的爱情原是心心相印、最富于诗意的,但是现在女诗人也在情诗中这样写道:
如果你一心要爱我,別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爱才爱我……
我们不妨读一下她在订婚后写给未婚夫的一封信(1846年5月12日),看看她在初恋时曾经经历过怎样一番惶惑不安的心情:
你以为当初我俩刚相识的时候,我对你的“只是为了我的诗才爱我”感到不满吗?我才不呢,我就是不相信你会爱我——不管你为了什么理由。除此之外,人家还有什么好爱我的,我想我并不怎么在乎。真的,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好爱我呀;我一心只希望(这是我一再提到的)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好表白。要是总得有个什么理由的话,那么为了这个,或是为了那个,都没有什么两样。只要你高兴,就为了我的鞋子爱我好了——只怕我这双鞋已穿破了。我当时以为你根本不爱我呢……
这种“处于痛苦的不安中”(第21首诗)的心情,她曾在好几首情诗中表达过,例如:
当金黄的太阳升起来,第一次照上
你爱的盟约,我就预期着明月
来解除那情结、系得太早太急……
——第32首诗
现在这首诗正是集中地写她后来在情绪上变得“坦然、坚定”(见第36首诗)之前那一个恋爱阶段的心曲。光是为爱而爱,不知其所以的爱,有时可以很热烈,却又显得很冲动、很肤浅;而女诗人由于她特殊的身世遭遇,表达了这样一段婉转曲折的心路历程,给他们的倾心之恋,终生不渝的爱,更添上一重戏剧性色彩。
第四十首
这是一首富于社会意义的诗。一个精神空虚的世界所显示的一个病症是:那儿开不出爱情的鲜花——那儿没有闪耀着理想的光彩、永不凋落的爱情花朵。
是啊,咱们这世道,谈情说爱,多的是!
女诗人出生于英国中上层社会,在那里那些红男绿女是怎样谈情说爱的呢?且听听王尔德的喜剧《温德米尔贵夫人的扇子》(1892)中贝维克公爵夫人的一段现身说法的“恋爱经”吧:
贝维克口口声声闹着要自杀了,真吓死人,我才接受了他的求婚。可是不到一年,只要是女人,不管是老是少,是美是丑,是什么货色,他都钉着不放。事实上,蜜月还没度完呢,就给我捉住了:他正在跟我家女仆人做迷眼!
这位公爵夫人又一手安排,把她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来自澳洲的暴发户,而她那宝贝女儿阿迦莎郡主只是个感情苍白,没有个性的小东西,在整个剧本中她只会说一句话:“是,妈妈,”对于这一桩没有感情基础、“金钱”和“门第”达成交易的买卖婚姻,她作为当事人,却仍然只有一句话:“是,妈妈。”这意味着她答应下来了,这是她的终身大事,声调却还是那么平淡、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