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难飞,壮志难酬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孙同甫赋壮语以寄》
这首《破阵子·为孙同甫赋壮语以寄》是辛弃疾晚年回忆当年战火中的青春时写下的经典之作:醉意犹酣时,灯前查看佩身宝剑;半梦半醒之间,听得营地里号角声声。坐骑好似名马的卢般飞快,利箭发射时有如霹雳雷鸣。为君主完成统一大业,活着或死去都要赢得报国立功的英名!
这是辛弃疾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此生难全的愿望……
宋朝皇帝都不喜欢打仗,北宋如此,南宋亦然。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之所以“不好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怕父亲和哥哥一旦从金国获释回来,自己就得从皇位上滚落下来。然而,皇帝“不好战”,不等于臣民也跟着软弱怯懦,比如被赵构冤杀的岳飞,就是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又比如以许多雄壮词篇而传颂千古的辛弃疾,也是一位当时的英雄——他的词作,就被后人称为“英雄之词”。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济南。他出生的时候,离1127年北宋王朝灭亡,已有十四年。辛弃疾自小就对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有着切身的体验,抗敌报国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他的心中日渐萌发、滋长。
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弃疾二十二岁,就在这一年,金主完颜亮悍然大举南侵,企图彻底消灭偏安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南宋政权。中原百姓为了不再忍受金主的横征暴敛,纷纷组织义军,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两千多人,亮出了起义的旗帜。紧接着,辛弃疾获悉另一支由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实力强大,已经攻占了军事重镇东平府郓州,便果断地率领队伍投奔了耿京,并在耿京的义军中担任了“掌书记”一职(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军的书檄文告)。
值此青春年少时,辛弃疾从戎马倥偬的战斗经历开始,走上了壮怀激烈的人生道路。
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国统治者内部矛盾爆发,金主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军陷于混乱,只好北撤。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希望归附朝廷。然而,就在他完成使命回归山东途中,却获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其部队也开始溃散。智勇双全的辛弃疾义愤填膺当机立断,竟然只身率领五十多人的一队精兵,千里奔袭,闯入数万人的重重敌营,生擒了叛徒张安国,然后又押解着叛徒,马不停蹄地赶回建康(今南京),交给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胆小懦弱的皇帝赵构很是欣赏辛弃疾的英雄气概,不久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辛弃疾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此时,辛弃疾年方二十三岁。
许多年之后,当与友人聊起那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奇迹般的千里奔袭战,他仍然抑制不住“气吞万里如虎”的万丈豪情,在友人的一片赞叹声中,他慨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词: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从起义军将领变成皇家官吏的辛弃疾离开山东来到了南方。初来乍到的他,并未看清皇帝和朝廷畏缩怯懦的本质,因为宋高宗赵构曾为他“一见三叹息”,随后继位的宋孝宗也恢复了岳飞的名誉,开始抗金。辛弃疾以为,他南下投奔朝廷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重返故乡收复失地了。所以在到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他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论政治论军事的奏疏,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美芹”就是美味的芹菜,古人以“献芹”比喻所献之物很廉价很菲薄、所提的建议很浅陋很幼稚。所谓《美芹十论》,指的是辛弃疾写了十篇建议书献给皇帝,陈述他关于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和后来都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因为孝宗指挥的抗金战争很快被打败,转而谋求与金国议和,所以已经不愿再战的朝廷,对辛弃疾的一腔热情自然是反应冷淡,果然将他所献的“美芹”视为菲薄之物、浅陋谬论。
一晃八九年过去,辛弃疾被委任为建康通判。“通判”一职,属于知府或者知州的副手,相当于副市长,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差遣,不是常设官职。这是明显的被投闲置散。一个南京市的副市长,而且还是临时性的,当然没有什么权力去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因此,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九议》,纵然洛阳纸贵,也无非一纸空文。
壮志难酬的英雄只好愤懑慨叹:“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所以,在乾道四至六年间,辛弃疾以建康通判的身份,登临南京城西水西门内的赏心亭,举目长江以北遥望故乡,低头观赏秦淮河畔美景名胜,一时对家国恨、故乡恋生出无限感慨,遂留下了千古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感怀自己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此后多年,辛弃疾词作的大半部分,都是在围绕着一个大主题创作: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沉郁悲愤心情,比如这首: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又如这首: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