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理健康与预期寿命(第3/3页)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历能够证明,减少不平等有助于迅速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平民预期寿命的增加幅度是二十世纪其他时段的两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增长了六至七年;在此之前和之后,预期寿命仅仅增长了一至四年。二战时的配给制有助于改善英国人的营养状况,但一战却并未令人们从中获益,而且两次世界大战时物质生活水平都下降了。然而,两段战争时期的特征在于完全就业和大大缩小的收入差距。这样的结果是政府为了促进战时合作而刻意执行的政策造成的。例如,在二战期间工人阶级的收入上升了9%,中产阶级的收入则下降了7%,相对贫困率减少了一半。由此产生的同志情谊和社会凝聚力不仅仅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犯罪率同样下降了。
在我们心灵深处
艰辛的早年经历、社会地位低下、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是如何导致我们不适的?认为心灵会影响肉体的观念自古有之,现代研究更是增进了我们对压力如何加剧患病风险、愉悦和幸福感如何增进福祉的认识。心态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并由此影响免疫系统: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抑郁或是敌意时,我们的身体更可能抱恙,包括心脏病、传染病,以及更加迅速地衰老。压力会扰乱我们身体的平衡,干扰生物学家所称的“体内稳态”(在这种状态下,一切都运转得很顺畅,我们的生理进程是正常的)。
当我们感受到突如其来的压力或痛苦时,身体就会作出“战斗或是逃跑”的反应。能量储备被释放,血管收缩,凝血因子进入血液,为可能的伤痛做好准备,心肺也加大了功率。我们的感官和记忆力均提升了,免疫系统活跃了起来。在压力面前,我们做好了战斗或是逃跑的准备。如果几分钟之内紧急情况就得以解除,这种奇妙的反应会有利于健康。然而,如果我们的担忧长达数周乃至数月,长期经受着压力,那么身体就会一直处于应急模式,“战斗或是逃跑”的反应就变得有害了。
长期调动能量,将其以葡萄糖的形式注入血液,会导致不该变胖的地方变胖(即中央型肥胖),乃至患上糖尿病。长期的血管收缩和凝血因子水平上升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短暂的压力会调动我们的免疫系统,但长期的压力会抑制免疫系统,导致儿童发育不良、女性排卵受阻、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所有人消化系统均出现问题。大脑中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将受损,认知能力将下降。我们还将难以入睡,长期的压力将令我们筋疲力尽。
图表6.7:压力的生理机制。
人体应对物理刺激有一套很好的应激反应,比如捕食猎物或逃脱捕食者。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被激发,而消化和生殖系统被抑制。如果压力成为常态,持续重复的这些反应可能导致重大损伤。
我们在本章中表明,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各个发达国家,不平等与许多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关联。对决定健康状况的心理因素以及发达国家健康状况的社会坡度的研究,令我们更加坚信这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社会地位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健康或是其他因素(例如穷人吸烟率更高)都不足以解释健康状况为何呈现出坡度。如今许多研究都表明,甚至在对个人收入进行调整之后,收入不平等仍会影响健康状况。英国的收入差距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剧烈变化,与此同时,预期寿命也大大提高。日本的情况也很类似,二战之后盟军的占领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民主化、财富以及权力的再分配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经济更加平等,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空前改善。相比之下,1990年代初以来,随着俄罗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其收入不平等迅速加剧,预期寿命也迅速下降。与长期压力相关的生理机制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在不平等的社会里,人们的健康状况几乎总是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