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即知识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禅师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智闲冥思苦想,终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禅师笑着说:“我不说,我只想听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企图从经书中找到答案,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叹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都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决定后,智闲便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找到了一个破损的寺庙,便住了下来,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的那个问题。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根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震颤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感谢道:“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谜题,怎会有我今日的顿悟?”
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知识,一种是间接的知识。所谓直接的知识,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是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知识更加扎实,也能给人更深的启悟。而间接的知识,则是从别人处听来的知识或从书本上看来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以增加我们的内涵,让我们变成一个渊博的人,但在给人的震撼上,往往不如直接的知识。
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需要两种知识兼备。但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要更多地去依赖第一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成长来得更彻底。靠听悟道,充其量不过是个高僧大德。靠行悟道,方能成为一方活佛。
在感到迷茫的时候、无所适从的时候,要听别人劝,但更需要自己去努力思考。结合自身思索出的出路,才是最最适合我们的。如果只想着依靠别人的指点,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做、去悟,才能得到最深刻的体验,获得最深刻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