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文中,西门庆问王婆:“你儿子跟谁出去?”王婆说:“跟一个客人淮上去,至今不归,又不知死活。”《金瓶梅》对这一情节照录不误,但做了些细微改动:

西门庆又道:“你儿子王潮跟谁出去了?”王婆道:“说不的,跟了一个淮上客人,至今不归,又不知死活。”

这里有两处改动,颇可玩味。其一,《金瓶梅》的作者给王婆的儿子取了个名字,叫王潮。《水浒传》中的王婆之子纯属细枝末节,无名亦不妨。但《金瓶梅》写至第八十六回,她这个儿子不仅正式出场,拐了人家一百两银子,回家发了迹,而且与被吴月娘赶出家门的潘金莲相遇。两人一块斗叶儿、下棋,最终勾搭成奸,“摇得床子一片响声”。此人在《金瓶梅》中既然正式露面,不给他取个名字似乎实在说不过去。

其二,《金瓶梅》改《水浒传》“跟一个客人淮上去”为“跟了一个淮上客人”。从表面上看,这里仅仅颠倒了一下文字顺序。但细较之下便可发现,“跟客人淮上去”,只是说明儿子去了淮上,客人的身份并不确切,而《金瓶梅》改为“淮上客人”,则进一步说明此人并非本地人,而是淮商。

在《水浒传》的相关情节中,作者写到“淮上”仅此一处,“淮上”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地点,没有任何特殊的用意;但在《金瓶梅》中,“淮上客人”具有固定的含义,指的实际上就是腰缠万贯、精明强干的南方商人。小说中写到的“淮上客人”,多指通过运河来到清河或临清的生意人,西门庆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们做生意,而且在勾栏妓院也时常与这些好色的“淮上客人”遭遇。

另外,《金瓶梅》中写到“淮上”与“淮安”的地方竟达数十次之多。由此可见,“淮上”在《金瓶梅》中虽不像临清那样被直接地加以描述,但毫无疑问,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淮安和临清一样,也是当时全国“八大钞关”之一。淮安依托漕运和盐业,在有明一代,经济和商业十分发达,有所谓“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说。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淮上客人”,在《金瓶梅》中就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商人的代名词。他们在清河、临清城内招摇过市,随处出没,甚至多少带有几分神秘色彩。淮安或“淮上”,是《金瓶梅》中除清河(临清)外最重要的地理标识,甚至给人留下实摹临清、虚写淮安之印象。

更让人感到奇妙的是,在淮安,居然也有一个清河县——县治南据淮河、东北临黄河。而在淮河与黄河两水交汇点上,有一个名叫“清口”的地方。[5]“清口”这个地名,也曾在《金瓶梅》中被提及——这也是一些研究者坚持认为《金瓶梅》故事发生地在淮安的缘由。

运河开通之后,漕运日渐发达,北方的棉花运往苏州、松江、杭州等地,而南方的粮食、丝绸、布匹也由运河到达北方。由北京往杭州的漫长漕运航道上,临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居于临清与苏杭之间的淮安,自然就成为了一个繁华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