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个特征证明你是不是讨好者

当汤米走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暗自思忖他的微笑是我在某个时段中所见过的一种最富有魅力的笑容。他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一身休闲的打扮,卡其裤搭配帆布鞋,令我联想到他是在附近一家大公司里面工作的专门负责某些电脑产品的员工。(这些家伙的打扮看起来总是比卖保险的业务员穿着舒适得多。)果然,我得知他是一名产品研发的专家,所在公司就离我办公室几英里远,是为通信行业提供电脑元器件的一家大企业。

在我问起他出现在我办公室的原因时,他又带着那迷人的微笑说道,“哦,因为我的抑郁症问题已经持续至少两到三年了,而且我拿它没辙啊。”

即便我没有对他话语和面部表情之间的自相矛盾下定论,但我在心里作了一个记号。汤米接着告诉我他长期过度地工作,造成了他和妻子妮可的家庭关系紧张。她经常抱怨她为了二年级老师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同时还要努力辅导两个十来岁儿子的功课。

“妮可是我所认识的最可爱的女孩,”他解释道,可是种种迹象告诉我他并不总是觉得她可爱。“当她建议我应该设法早些回到家里时,她有很充分的理由。还指出我的同事加班不如我那么晚。因此,她知道我会就此采取一些办法的。”

“那么,你有办法吗?”

“有呀,我猜有的,只不过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我可不是有意自夸,但办公室里面每个人都知道我比其他人更擅长排忧解难,以致我不断接到别人的求助电话。而真正让妮可抓狂的是我答应周末去上班时,她认为我应该拒绝,但我向她解释说那不容易说出口。”

“既然这样,你的抑郁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变得很沮丧,因为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了什么决定,总是会惹某些人生气。假如我满足了妻子的要求,我工作上的伙伴便会责难我。假如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对得起所领的工资,我的妻子又要心烦了。然后就轮到我亲戚的问题了,假如我想要和弟弟消磨时间做点什么,我亲家的人会说我忽视他们。假如我错过了儿子的一节课外活动,他们则闷闷不乐地游荡,看起来很伤心。假如我们决定不和我的父母一起度假,他们一连几个星期都不高兴。”

令人惊奇的是,他传达如上经历的时候仍然面带微笑。

汤米呈现的是抑郁问题,但是和安妮塔的案例不同,除非他接受了他无所不在的讨好倾向,否则就绝不可能释放情绪上的压力,甚至到最后连他自身的生活品质都受到危及。

讨好者的七大特征

当我同汤米和安妮塔这样的来访者合作的时候,我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正在助长一种会危害自身的生活模式。在许多案例中,所透露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深陷困境的当事人而言,他们通常没有先见之明和有意识的规划。因此,为了使讨好者理会这个模式构成的要素,我希望他们能提高觉悟并做出抉择,或继续目前这种讨好的趋势,或追求更健全的解决方案。

1、责任感是强劲的动力

无论是身处家庭、教堂、企业或者社区组织,每个人具备的不同技术和才能会潜在地令集体受益。一个成功的组织是指其中每一个成员的角色被明确地定义及职责被切实地执行。当任何组织中人们的生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那么按照常情,所有的个体都必须尽力做好各自的事情了。

回想你每日所扮演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工程师、销售、朋友或导师等等。每个角色被赋予本身所特有的期望值和条件要求。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对于如何满足他人的你期望你掌握了一系列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你进入角色中时,按照你的习惯思维你会做出以下两种行为选择:

(1)你会随心所欲选择你想做的,因为这是你真正的选择。

(2)或者你选择满足你角色的期望,因为你感到被迫这样做。

讨好者更倾向于做出第二个选择,尽管他们可能想方设法说服自己真正想选的是第一个。他们在作决策时,常把责任和义务看得比自由选择更重要。从表面看来,几乎没人能看出他们的责任感有多强烈,但背地里而论,这种责任感是极其强烈的。

为了理解你动机中责任感所起的作用,扪心自问:

·我曾经是否有过,悄悄地和自己说真不该被其他人说服去做我其实不想的事情? 

·我承担了计划之外所不能及的额外承诺和责任?

我的所作所为是担心其他人根本不会去做?

·担心拒绝对方后他们失望的感受,这种忧虑会影响我作的决定?

当我在进行一个项目时,我是否曾考虑过应该独自完成其余的工作?

·我有没有频繁地希望自己不是在做手头上的活儿而是做其他的事情?

 通常讨好者对应该要做的事和事情理应如何展开有着强烈的观念,以至于他们觉得除了继续往下进行之外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即使直觉告诉他们自己需要把精力花在其他方面。讨好者好像以为,“要是某些事情出了状况或某个人需要帮助,我就有责任出面解决。”

通过和汤米的咨询谈话,我渐渐地掌握了他的情况。他并不是家中唯一一个有讨好行为倾向的人。在汤米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当地经营了一家汽车修理店,因而顺理成章地,他年少时大部分时光是跟在爸爸身旁工作。回想起来,他告诉我,“我爸爸是那种从来不对任何人说一个不悦字眼的人。他真的非常友善,只要有人来他总是停下手边的活儿和对方侃大山。”

“听起来他是个容易交到朋友,很不错的人。”

“唔,是呀,你可以说他是一位好好先生,但有的时候情况并不总是这样。”

我挑了挑眉毛示意汤米继续说下去。

“爸爸深信他自己绝对不能做任何令人失望的事,因此他时常对人应允许诺,到头来给自己制造麻烦。举个例子,假如有人需要一个新的离合器,并告知他当天下午要开车离开小镇。他就会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把离合器的事情办妥。然而他其他工作的进度却落得远远的,只好加班到深夜解决其他客户的疑难杂症了。”

“他有没有抱怨过其他人强加给他的最后期限呢?”

“简直是无时无刻啊!我估计他教导我关于何为服务行业的话题至少有五百多回了,就是他有义务以客户的开心酬谢他们。对任何的要求他都义不容辞,哪怕到最后他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无疑,父亲的思维模式在汤米的印象中留下了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