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读书会上讨论的问题
在《萤火虫小巷》中,凯蒂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书迷。通篇小说她几乎都在阅读。她的这种状态和我年轻时是一样的。我都不记得父母提醒过我多少次,让我在全家出行的时候多看看沿途的风景,不要总是把头埋在书里。这里我列出了凯蒂读过的一些书,献给感兴趣的读者。
《去问问爱丽丝》(Go Ask Alice)
作者:碧翠丝·斯巴克斯。这本小说对少女时期的我产生过巨大影响。
《凯瑟琳》(Katherine)
作者:安雅·西顿。这部小说至今仍是我的最爱之一。
《局外人》(The Outsiders)
作者:苏珊·埃洛伊斯·辛顿。经典青春小说。还没读过的一定要读一读。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作者:J.R.R.托尔金。这本书在《萤火虫小巷》和《再见,萤火虫小巷》中都多次出现。它几乎是凯蒂和玛拉的枕边书,也是两人关系紧张时能将她们拉到一起的一道桥梁。伟大的小说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指环王》是世界文学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爱的故事》(Love Story)
作者:艾瑞克·席格尔。凯蒂在年轻时读过这本书,她一直都是个浪漫主义者。
《狼与鸽子》(The Wolf and the Dove)
作者:凯瑟琳·E.伍德威斯。70年代经典爱情小说。虽然种族和政治立场存在争议,但作品不容忽视。
《荆棘鸟》(The Thorn Birds)
作者:考琳·麦卡洛。又一部经典爱情小说。
《死光》(It)和《末日逼近》(The Stand)
作者:斯蒂芬·金。我最喜爱的两部恐怖小说。
当然,凯蒂最喜爱的小说大概要属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飘》了。
问题1:首先,请读过《萤火虫小巷》的朋友们举个手。至于没有读过的朋友,你们是否遗憾自己首先读了这本续集作品?或者你们是否认为《再见,萤火虫小巷》可以自成一体?讨论你们的理由。也许这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但有一点,不要剧透哦。
问题2:《再见,萤火虫小巷》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塔莉时,她潦倒不堪。你觉得好朋友的死为什么会对她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失去凯蒂为什么会导致塔莉失去了自我?你是否相信一个人能够成为另一个人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问题3:在《萤火虫小巷》中,凯蒂临死之前对塔莉说:“你恐惧爱,但却又怀着深沉的爱。”这是否符合我们在《再见,萤火虫小巷》中看到的塔莉呢?付出、寻找或者得到爱,这样的选择是否凭塔莉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出?塔莉为什么对爱没有信心?
问题4:凯蒂的家人都深爱着她。那么强尼、玛拉、双胞胎兄弟俩以及玛吉都是如何面对失去她这件事的呢?每个人物都是如何找到自我疗愈的方法的?他们是互相帮助呢,还是互相阻碍?作为读者,你认为他们的抗争是否真实可信?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心得。
问题5:在凯蒂的葬礼上,强尼挤过人群中听到很多人在说着类似的话,比如遗憾、解脱,去了更好的地方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谈论死去的人的?与书中有何不同吗?
问题6:更好的地方。在这本书中,凯蒂处于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她的亲人们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她存在的迹象的?她又是如何与亲人们“接触”的?从读者的角度讨论这种接触的真实性。作者用了哪些叙述手法把与人生、死亡以及死亡之后等相关的神秘元素引入到小说中?《再见,萤火虫小巷》这本小说中的神秘元素有没有让你觉得……难以相信?
问题7:《再见,萤火虫小巷》将多萝西的过去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她为了保护女儿,始终不愿向女儿透露她的过去,在她看来,造成的伤害已经无可挽回。你觉得这是真的吗?将自己的过去告诉自己爱的人,真有来不及的时候吗?你会不会原谅多萝西对塔莉的抛弃?你能理解她的苦衷吗?
问题8:“我想成为全世界都敬仰的女人。”塔莉说。没有名利,“我能算什么呢?只是一个无家可归、毫不起眼、谁都可以抛弃的可怜虫罢了。”塔莉也算是出人头地——成了一个著名的记者,但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全国观众面前的陨落。谈一谈塔莉的公共角色和个人角色。出名为塔莉带来了哪些好处,又带来了哪些伤害?你是否相信成为名人、得到大众的喜爱就能让人真正获得幸福?
问题9:将上一问题再上升一个层次。我们为什么在名人文化中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真人秀的时代,人们娱乐的对象是什么?你认为塔莉以及塔莉的名人身份与现实世界中有多少相符之处?塔莉的名和利对她后来的跌倒有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问题10:《再见,萤火虫小巷》这本小说的主旨是爱和失去、家庭和友谊,以及夹在这些因素之间的东西。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还顺带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潮流和文化现象。对多萝西的乌克兰父母,对雷夫·蒙托亚来说,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讨论本书中涉及的文化和社会热点(以及冷点)话题,从60年代的性解放、越南战争,到80年代以及至今的物质女孩儿、拜金主义。书中人物是如何迎合或反对他们所处时代流行的所谓价值观的呢?涉及哪些风险和利益?
问题11:帕克斯顿和玛拉。雷夫和多萝西。罗密欧和朱丽叶。“一开始,那似乎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他们被自己所谓的‘我们对抗全世界’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是玛拉最初的想法。越是被禁止的爱情越吸引人,为什么?为什么孽恋、多舛之爱这一类题材在文学领域能够长盛不衰?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看爱情战胜一切的故事?
问题12:如果你有机会问《再见,萤火虫小巷》的作者一个问题,它可以是关于某个情节、某个人物的细节或某个场景,你会问什么?(你可以通过Facebook联系克莉丝汀·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