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肤下的重重内幕(第2/2页)
其实,麻烦不在于维生素D种类很多,而在于人体不能自行合成这种物质,只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将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前体。前体的意思就是,那还不是维生素D本尊,并不具备生化活性,还要在肝脏中处理一下,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变成真正的维生素D。接下来,它们将参与人体的很多代谢活动,特别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强化骨质强度。
简洁点儿说,就是维生素D可以让骨头变得更结实。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D,最直接的表现是骨软化症和佝偻病,患者容易跌倒和骨折,大大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因此,维生素D曾被称为佝偻病维生素。
佝偻病本身并不会立即致命,一个病歪歪的佝偻病人仍然是一个活人,但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对女性来说,会造成骨盆畸形,并因此导致生殖失败。佝偻病人虽然可能会撑上一段时间,却很难留下后代,那是比皮肤癌更为残酷的自然压力,并已被远征格陵兰岛的早期白人殖民者用惨烈的方式加以证明。当时他们自以为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强悍的体魄克服了严酷的天气,顺利征服了格陵兰岛,但后来他们都消失了。对遗骸的调查表明,他们的骨盆出现了严重的畸形,原因是格陵兰岛靠近北极,光照严重不足,殖民者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紫外线照射,难以转化出足够的维生素D,结果全都得了佝偻病。这一并不可怕的疾病,彻底灭绝了这些早期殖民者。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缺少维生素D时,不只会造成佝偻病,罹患癌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此外还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密切关联。
因此,补充维生素D很重要。问题是人类无法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好在我们还有一条最经济实惠的补充途径——晒太阳。
这种解决方法简单而且有效。正常人一天只要晒十几分钟太阳,就可以转化出足够使用的维生素D。所以,晒太阳绝不是小问题,小学生要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连监狱里的犯人都要保证一定的放风时间。
或许有人会问:这逻辑是不是说反了?既然晒太阳能得到维生素D,那大家都去晒太阳就是了,非洲人干吗还要那么黑呢?那样岂不是会过滤大量的紫外线,让阳光没有用武之地吗?
问题仍然出在维生素D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人体虽然需要很多维生素D,却远没有达到多多益善的境界。一旦合成的维生素D超过了机体的需求,就不得不通过肾脏处理后经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想象,合成的维生素D数量越多,肾脏的工作负担就会越重,无原则的强烈阳光照射会使肾脏出现慢性衰竭,最终连累个体一起崩溃。可见,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是刚性需求,来不得半点儿妥协,但是又不能生产过量,不然也会出现间接的致命后果。
如果不想出现慢性肾衰竭,人体就要控制维生素D的生成量。而在生产维生素D的流水线上,很多环节人力无法控制——人不能让阳光中的紫外线自动消失,也无法不在太阳下行走,生产维生素D的胆固醇又是细胞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设法滤去阳光中多余的紫外线。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增加黑色素。凡是黑色素不够的人——也就是不合时宜地出现在非洲的白种人——命运可能会非常悲惨,就算他们没有被晒出皮肤癌,也极有可能由于合成过多的维生素D而被慢性肾衰竭拖累至死。
现在,非洲人的黑皮肤有了更充足的理由:丰富的黑色素不但能滤去多余的紫外线以预防皮肤癌,而且能防止合成过量的维生素D。
这似乎也是不同地区存在不同肤色的原因之一:走出非洲的人类只能节制黑色素的合成,以防屏蔽更多的紫外线。不同地区光线强度不同,居民的黑色素含量也必然不同——适量的黑色素意味着适量的紫外线与适量的维生素D。如今,肤色的自然分布似乎是最好的例证:赤道地区的居民皮肤很黑;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居民肤色稍浅,呈黄色或棕色,而且容易被晒黑;而欧洲和极地周围的人肤色更浅,呈明显的白色,因为那里的阳光最为暗淡。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他们不只皮肤变白,连头发也从黑色变成了金黄、灰色或银白色,此类淡色头发更易于阳光穿过,更好地促进维生素D转化,甚至更有效地加热大脑。而非洲人黑色卷曲的头发却是用来隔绝阳光的。
维生素D还能很好地解释女人的皮肤为什么比男人白皙。无论天涯海角,几乎所有种族的女性,肤色都要比当地的男性白一些。这一现象曾激起过很多争论,且争论仍在继续。维生素D理论现在也插了一脚。道理很简单,女人在怀孕和哺乳时要得到比平时更多的钙,不但要供给自己使用,还要给孩子准备一份,她们因而要比男人得到更多的维生素D,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紫外线,她们有理由把皮肤变得更白。
男人偏爱白皮肤女人的终极原因是,他们喜欢的其实是能给下一代提供更多钙的能力。
到了这里,维生素D理论对肤色现象做出的解释是不是已经让你心服口服了呢?
但是,这个理论仍然有欠缺。
反对者指出:根据计算,如果非洲人仅仅要控制机体维生素D的适当产量,肤色深度就必须处于某个平衡点,那就是最佳肤色,使他们刚好能吸收到合适剂量的紫外线,不能多也不能少。但计算结果表明,理论上,非洲人的肤色可以更白一点,那样生产的维生素D的量才是最合适的——不多,也不少。
就是说,要是只有维生素D的影响,非洲人的皮肤就不应该这么黑。
另外,慢性肾衰竭与皮肤癌类似,不会立即致命,留下后代的机会总还是有的。何况,现代非洲已经有很多白种人和黄种人入住,他们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维生素D中毒现象。
那非洲人的皮肤为什么要这么黑呢?难道在维生素D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肤色杀手吗?
只要有另一个,就可能还有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