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袒”为何跟袒露胳膊有关

处理事情不公正,偏向一方称作“偏袒”。“袒”是指袒露身体的一部分,既然“偏”就必定会有方向的不同,古人规定参加礼事的时候都要左袒,袒露出左臂;请罪或者受刑的时候都要右袒,袒露出右臂。不管“左袒”还是“右袒”,这时候还都没有偏护一方,不公正的含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周勃,极得刘邦的信任,驾崩前,刘邦留下了一句预言:“安刘氏者,必勃也!”意思是能够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果然,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肆任用吕姓的子侄辈担当朝廷重臣,朝政大权都把持在诸吕手中。吕太后死后,诸吕担心遭到拥护刘氏的大臣们清算,酝酿作乱,夺取刘氏的天下,代之以吕氏。以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属于保皇派,先下手为强,抢先进入守卫京师的北军,周勃传令军中:“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支持吕氏的袒露右臂,支持刘氏的袒露左臂。诸吕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因此北军将士全部左袒,支持刘氏,周勃率领着这支左袒的军队,最终杀了诸吕,安定了刘氏的天下。

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后人引申出“偏袒”一词,但最初的“偏袒”并没有贬义,仅仅形容袒露一边的胳膊,后来经过漫长的词意演变,左袒、右袒的方位感消失,“偏袒”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类似于“拉偏架”之意。

袒露右臂代表拥护吕氏,因此“右袒”或者“袒右”还用来比喻倒向不义者一边,是对旧势力的拥护。有趣的是,佛教徒穿袈裟的时候也要“偏袒”,不过却是“右袒”,露出右臂和右肩,以表示恭敬,并便于执持法器。这一礼俗来自天竺,跟中土的“右袒”含贬义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