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为何形容贪吃
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个词折磨过,其笔划之繁复,读音之难记,简直令人发指。
饕(tāo),本义为贪财;餮(tiè),本义为贪食。饕餮作为一种奇特的猛兽,在中国上古期间就已经出现,东方朔的《神异经》详细描述了这种怪兽的长相和性情:“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又说它“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如此说来,饕餮这种怪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可能正是因为这样,饕餮后来逐渐变成了图腾,周朝的鼎上就刻着饕餮的形象,不过周鼎上的饕餮形象有首无身,面部表情非常狰狞,女孩子见到了一定会做恶梦。再后来,饕餮的形象演变成了饕餮纹,成为青铜器上的主流纹饰。
《左传》中另有不同的说法:“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根据这种说法,饕餮原来是一个人,是缙云氏的“不才子”——坏儿子,贪食贪财,无恶不作,老百姓把它称作四凶之一,其余三凶是浑沌、穷奇、梼杌(táo wù)。浑沌到处结交盗贼,组织了最大的黑社会,行凶作恶,杀人如麻;穷奇喜欢散布谣言,诬陷忠良;梼杌独断专行,谁的话都不听。四凶各有特点。
饕餮因为有贪食的特点,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贪吃之徒的代名词。苏轼就曾经自称饕餮。在《老饕赋》中他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意思就是把鲜美的食物统统聚敛起来,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自此之后,饕餮这个凶恶的坏分子,居然变成了褒义词,变成了享尽天下美食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