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用其极”本来是褒义词

“无所不用其极”现在是一个贬义词,形容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极端的手段都使了出来,比如“政客为了拉选票使出各种手段,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一种典型的用法。

不过,这个成语最早却是一个褒义词,而且是一个大大的褒义词。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礼记》是“十三经”之一,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在该书的《大学》篇中出现了这个成语:“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段话的意思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在自己洗漱的盘子上刻着这样的铭文,用以自我勉励:“思想精神要除旧自新,一天也不能间断。”《尚书·康诰》里说:“要通过教化,使天下的百姓振作起来,成为日日新的新民。”《诗经》里说:“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它的精神气质却是全新的。”君子的品德要“无所不用其极”,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尽善尽美,竭尽心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日新”、“新民”、“惟新”。

宋代陆九渊的《与赵宰书》中写道:“九重勤恤民隐,无所不用其极。”意思是皇帝体恤民众的疾苦,运用一切手段消除这种疾苦。可见,“无所不用其极”在古代一直都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褒义词。近代以来,词义却演变到了它的反义,变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贬义词了。比如黄远庸《一年以来政局之真相》:“因是国民之趋附势利,丧绝廉耻,卑劣放纵,乃无所不用其极。”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其泄忿之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