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和“爪牙”原来都是褒义词
“心腹”和“爪牙”今天都是贬义词,意思跟狗腿子、走狗差不多,不过在古代,这两个称谓都是地地道道的褒义词。
先说“心腹”。“心腹”的本义是心和腹,《战国策·秦策三》:“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这是范雎对秦昭王的分析,韩国西近秦国,南临楚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发生战事,韩国加盟哪一方对秦国影响很大,因此范雎说秦韩两国就像木头和里面的蠹虫,又像心和腹生病一样,息息相关。因此而有“心腹之患”这个成语,《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外,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心腹”后来引申为要害部位,又引申为亲信,身边值得信任的参与机密的人。《后汉书·窦融传》:“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这里“爪牙”和“心腹”同时出现,并没有任何贬义的成分,相反是赞美之词。古人从来没有把“心腹”当做贬义词使用过。
再说“爪牙”。“爪牙”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是对人的指甲和牙齿、动物的尖爪和利牙的客观描述,比如《吕氏春秋·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些用法都是用的“爪牙”一词最原始的本义。
不过,“爪牙”更多的是被当做褒义词使用,用来比喻勇士、卫士和武臣,也形容勇武。《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是掌管兵权的官员,即大司马。这句诗的意思是:祈父啊,我是王的卫士,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一点儿都不安定?郑玄注解“爪牙”一词为“此勇力之士”。《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这些用法都是褒义词,君王和国家的卫士、武将才有资格被称为“爪牙”。《国语·越语》:“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这里的“爪牙”形容勇武的将领,也是对“爪牙”的赞美之词。
“爪牙”最早被当做贬义词使用,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在《酷吏列传》一文中,司马迁针对酷吏张汤写道:“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这段话的意思是: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了好名声,那些执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为属吏。这里“爪牙”一词即党羽、帮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