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4月11日。1997年的这一天,王小波先生去世。1241年的今天,蒂萨河战役决定性地打败了匈牙利。1945年的这一天,美军解放了位于德国魏玛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 神一样的王小波 |

说起王小波,我有千言万语,但是真到了要讲他的时候,又不知从何说起。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就是我可能做到一部分,但是不可能拍出一部那么完整的好电影。但是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衡量和比较。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从翻译作品中还是能感觉到卡夫卡头脑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现在有人自称 “五百年来白话文第一人”,但跟王小波一比简直是相差得太远了。王小波营造的是一个世界,你明明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但是你又并没有把它当成寓言或者童话去看待。每次读王小波都觉得心在飘浮。读《万寿寺》,每次都像一个信佛的人在读佛经、一个基督徒在读《圣经》一样,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悦:白话文原来可以营造出这样的世界、这样的氛围,还有这样的节奏感。节奏感其实是可以学习的,但是王小波营造出的氛围是极为精彩而非人化的,就像神一样。我读许多人的文字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揪心:怎么突然就绷不住了,怎么突然落地上了,怎么突然又控制不住飞到天上去了?但是王小波的作品始终让人特别放心。他一定能保持在离地不高不低的地方,既不接地气,不会成为现实主义,但是也不至于神经兮兮,他始终保持着漂亮的速度和轨迹。

| 蒂萨河战役——蒙古人的光荣 |

蒂萨河战役是有史以来洲际战争中最漂亮的一场战役。历史上数次洲际战争中,十字军东征简直就是胡闹,亚历山大东征和拔都西征都可以列为洲际战争的典范。

拔都西征以区区几万人的蒙古军队,在四个月之内就把五倍于自己的欧洲基督教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历史上每当发生军事思想革命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摧枯拉朽的战争。就像闪电战刚出现时,谁都无法想象波兰、法国这么强大的国家竟会一夜溃败。

蒙古拔都西征时的侧翼包抄就是一次军事思想上的革命。因为当时欧洲人只会两边面对面打,士兵全都戴上重装甲,拿着长矛,马也都披上铠甲,两边对冲。而蒙古人先在正面扬弓吸引,然后从侧面突袭。其实蒙古的马很矮,而欧洲人高马大,但欧洲的马和骑士都穿着重甲,所以跑不快。蒙古连人带马全都不穿铠甲,极其快速灵活,仅凭侧翼包抄这一招,蒙古居然在四个月之内横扫整个东欧。

蒂萨河这一仗以少胜多,蒙古以四万人的军队,打败了匈牙利国王率领的七万大军。现在一炮能打死几十人,而那时只能一个一个拿刀砍,难以想象竟然砍死这么多人。蒂萨河一役之后,整个东欧从奥德河到第聂伯河、从波罗的海到多瑙河都被蒙古占领,建立了由元帝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组成的蒙古帝国。这一仗使蒙古达到军事顶峰,也奠定了世界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版图。所以蒂萨河战役是蒙古拔都西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仗,也是蒙古人的光荣。

| 美军解放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

1945年的这一天,美军解放了位于德国魏玛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当时美军看到里面的惨状大惊失色,立即报告巴顿将军。巴顿将军在回忆录里写到,他一边看一边吐,因为不能想象人类对自己的同类竟能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巴顿将军当即下令,让整个集团军的所有官兵都来参观。

一支军队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基础。日本偷袭珍珠港,全歼太平洋舰队主力,在珍珠港杀死几千名美国人,所以美国人对日本怀着刻骨仇恨,甚至在珍珠港竖起大牌:歼灭日本人。日本袭击完珍珠港,美国第二天就向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其实德国从来没跑到美国领土上放过一枪,并且德裔美国人的数量仅次于英裔,是美国的第二大移民来源,甚至欧洲盟军总司令、巴顿将军的上级——艾森豪威尔将军本人就是德国后裔。美国为什么要打德国?很多美军官兵根本就不清楚。于是巴顿将军让所有的官兵来参观集中营,让他们明白纳粹德国的反人类罪行,明白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 电影《甘地》获八项奥斯卡奖 |

1983年的这一天,美国电影《甘地》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奖。关于伟大历史人物的电影通常不容易拍好,因为拍不那么有名的人,可以稍微地调整一下。但是拍像甘地、林肯这样级别的人,必须非常谨慎。人生很多时候不符合电影的逻辑,也不符合电影应有的起承转合。所以在完全不虚构的情况下,把伟大人物的故事组织成一个符合电影内在语言和逻辑的作品,实属不易。而《甘地》就是一部取得成功的大人物传记片,可以拿来当作教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