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辑 未知死焉知生(第7/7页)

可是,问题在于:临死时究竟清醒好还是麻木好?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设想是,若是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死时肯定会更痛苦,但同时也会更自持,更尊严,更有气度。

12

屠格涅夫年老时写道:“当我临死的时候,倘若我还能够思想的话,我将想些什么呢?”回忆,忏悔,恐惧,懊丧?“不……我以为,我将努力不去想——将勉强去思索某些无稽的琐事,为了只从眼前深邃可怕的黑暗里,引开自己的注意。”

真聪明。不知他是否实行了计划。再伟大的作家,也无法为人类留下他临死时思想活动的记录,这毕竟是件可惜的事。

13

没有一个死去的人能把他死前片刻之间的思想和感觉告诉活着的人。但是,他一旦做到这一点,那思想和感觉大约也是很平常的,给不了人深刻印象。不说出来,反倒保持了一种神秘的魅力。

14

我相信,使我能够忍受生命的终结的东西不是他人对我的爱和关怀,而是我对他人的爱和关怀。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来说,自己即将不存在,已不值得关心,唯一的寄托是自己所爱的并且将继续活下去的人。

思考死的收获

1

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其意义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第二,为现实中的死做好精神准备;第三,死总是自己的死,对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识到个人生存的不可替代,从而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向死而生”,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2

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3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很可能正包括了生死的根本道理,而了悟了这个道理,也就不畏死了。

4

一个人处在巨大的自然灾难之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譬如爱伦·坡所描写的那个老头被卷入大旋涡底的时候,再来回想社会的沉浮(假如当时他有力量回想的话),就会觉得那是多么空泛,多么微不足道。

据说,临终的人容易宽恕一切。我想这并非因为他突然良心发现的缘故,而是因为在绝对的虚无面前,一切琐屑的往事对于他都真正无所谓了。

5

各种各样的会议,讨论着种种人间事务。我忽发奇想:倘若让亡灵们开会,它们会发怎样的议论?一定比我们超脱豁达。如果让每人都死一次,也许人人会变得像个哲学家。但是,死而复活,死就不成其为死,那一点儿彻悟又不会有了。

6

在海德格尔看来,死是一种有独特启示意义的积极力量。正因为死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根本不可能,才促使个人要来认真考虑一下他的存在究竟包含一些怎样的可能性。一个人平时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被日常生活消磨得毫无个性,可是,当他在片刻之间忽然领会到自己的死、死后的虚无,他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从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他人相互共在,可是死总只是自己的死。你死了,世界照旧存在,人们照旧活动,你却永远地完结了,死使你失去的东西恰恰是你的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存在。念及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你沉沦在世界和人们之中有多么无稽,而你本应当成为唯你所能是的那样一个人的。所以,通过对自己的死的先行领会,你就会产生一种觉悟,积极地自我设计,成为唯你所能是的真实的自己。

7

虽然没有根据,但我确信每个人的寿命是一个定数,太不当心也许会把它缩短,太当心却不能把它延长。

我无法预知自己的寿命,即使能,我也不想,我不愿意替我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操心。

8

为延年益寿而万般小心,结果仍不免一死,究竟是否值得呢?

9

他兴奋了,不停地吸烟。烟有害于健康,会早死的!死?此时此刻,这是一个多么遥远而抽象的字眼。

10

一辆卡车朝悬崖猛冲。

“刹车!”乘客惊呼。

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你们不是想逃避死吗?在这人间,谁也逃不脱一死。要逃避死,只有离开人间。跟我去吧!”

卡车跌下悬崖。我醒来了,若有所悟。

11

人的一生,有多少偶然和无奈。我们都将死去,而死在彼此的怀抱里,抑或死在另一个地方,这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