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吐
有些人在谈论时似乎想得到别人的好评,说他们足智多谋,但是他们能掌握的只是所有的论点,而不是明辨真理的判断。在他们看来,知道什么可以说而不知道什么应该想,似乎也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有些人总是只有一些老生常谈,即使在一些他们擅长的话题上,他们的话也缺少变化,这种贫乏是由他们大部分话冗长乏味引起的,而且一旦被人仔细琢磨,又显得荒唐可笑。最可贵的讲话是要讲得适时,又要温和中肯,让人有所得益,做到这些,这个人就能起到掌控局面的作用了。言谈要富于变化,要在谈话中插进一些不同的论点、一些有根据的传闻;要提出一些问题,同时抒发己见;要做到既严肃又幽默。因为使人疲倦的喋喋不休正如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那样,离字字珠玑相去实在太远。至于说到诙谐,在有些事情上是不适宜的,比如谈到宗教、国家大事、大人物、任何当时的重要大事和一些值得怜悯的事情。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们没有一些尖刻机智的话脱口而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会打瞌睡了。这种风格必须加以约束。古语说:“少使刺棒,多拉缰绳。”一般来说,人们应该分得出咸和苦有何不同。确实,那些喜欢讽刺挖苦的人,在他的机智使别人心存畏惧的同时,他也需要对别人的记仇有所畏惧。
问题提得多的人应该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让更多的人满意,特别是他问的正好是那些人所擅长的问题。他应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他们乐于交谈,他自己就可以不断地积累一些知识。但他提的问题不可以让人烦恼,那是在给人出难题、怪题。他要保证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不仅如此,有人想独占说话的时间,你要想办法把他们打发走,让别人插进来说话。这就像有些人一跳快三步舞就跳个没完,那时乐师就有办法让他们停下来。要是别人以为你懂得的东西,你假装不知道,这样一来,下一回你明明不懂的东西,人家也会认为你一定懂得了。
一个人应该少说自己,要讲也要有所选择。我认识一个人,他说话总是语带讥讽:“他一定是一个聪明的人,讲自己居然也能讲那么多话。”还有,只有一种场合,你能体面地抬举自己,那就是,你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这种长处也恰恰就是你自称也有的长处。
让别人敏感的话也要少说。因为谈话应该像田野一样广阔,不应该直通人家的家门口。我认识两个英国西部的贵族,其中一个常常嘲笑别人,也常常在家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另一个就会问那些赴过宴的人:“说真的,难道他就没有过一次冷嘲热讽?”那些客人就会一五一十说给他听。那个贵族就会说:“我早就料到他会将一次盛宴弄糟的。”
慎言胜于雄辩。我们跟谁打交道,都要和颜悦色地跟他说话,这比措辞优美、条理分明更加重要。连续说话如果不穿插一些谈话,就会显得拖沓。作个头头是道的回答,接着又讲一通没有准头的话,会让人觉得很肤浅、很贫乏。我们在动物里边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最不擅长奔跑的,一转身却变得十分灵敏,猎犬和野兔就是这样。在涉及正题之前,随机应变扯开去说许多话,也令人生厌,但要是完全没有铺垫,又显得过于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