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则 慧忠国师无缝塔
举:肃宗皇帝问慧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国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曰:“请师塔样。”国师良久。云:“会么?”帝云:“不会。”国师曰:“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国师迁化后,帝诏耽源,问:“此意如何?”源云:“湘之南,潭之北,(雪窦著语云:独掌不浪鸣。)中有黄金充一国(雪窦著语云:山形柱杖子。)无影树下合同船,(雪窦著语云:海晏河清。)琉璃殿上无知识。(雪窦著语云:拈了也。)”
释迦在世时说法,如船行大海中,开出一道浪头波纹来,然而船过水无痕,大海依然是个鸿蒙。慧忠国师百年之后的无缝塔,即是说的大自然的这鸿蒙。但是先头的船过去了,后头还有船来,所以国师说吾有付法弟子耽源。
帝诏问耽源无缝塔的式样,耽源若直答是大自然的鸿蒙,岂不简截了当?当初帝问国师时,国师就该这样答了,为何取它个绰号儿,叫做无缝塔?徒然叫人去猜。因为我们对于所尊敬的与亲昵的人往往是不直叫其名,而杜撰出绰号来代替,尤其女孩儿们在杜撰绰号上顽皮喜乐。我妹妹说她一班里的女生都有绰号儿,禅宗的也是这种杜撰的活泼。如《红楼梦》里袭人与宝钗闲话儿,称“我们的那一位”,确是比直称宝二爷的好。原来文明的一切格式都是人给大自然取的绰号。
然而耽源又可怎么答呢?待要也来答个无缝塔,则是再来不值半文钱。待要直接答是大自然的鸿蒙,那更是没着没落的。于是他答个非常现实:“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这是可比绍兴城里人说“鉴湖之阳,龙山之背,岩壁里有金抽屉,银抽屉”,都是以杜撰来说明大自然的无限的富。雪窦的著语“孤掌不浪鸣”,是说若无国师杜撰了个无缝塔在先,耽源一人亦不会杜撰出这个来。还有著语“山形柱杖子”,则大概是说耽源在皇帝面前用柱杖画地,说明湘之南云云。其实也没有湘之南,潭之北,也没有黄金充一国,有的只是杜撰用来画地说明的柱杖。大自然的鸿蒙,他与他的师是无影树下同船之人。雪窦著语“海晏河清”是本来什么事也没有。
末云“琉璃殿上无知识”,并不是说的肃宗皇帝到底也不懂,很可遗憾之意,依文章来看,倒是与上句相连的好话。琉璃殿上无知识是连国师也在内的一个风景。试想像无影树下同船的境界,再来想象“琉璃殿上无知识”的境界,两句合起来是一个大自然的鸿蒙的风景。
然而雪窦说:这个风景可以拈出来,如女孩儿的拈起手中针线与人比并,他的颂曰:
无缝塔,见还难,澄潭不许苍龙蟠。
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