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的人格魅力
对我影响大的书有很多,这里我想提一部对我个人影响非常大的书,这就是《毛选》。
我记得钱理群老师讲过,当初他被发配到贵州,在那儿待了十八年。在那个漫长的十八年里,他靠两套书支撑着他的生命,一个是《鲁迅全集》,一个就是《毛选》。当时我还是小孩,看不到《鲁迅全集》,当然也看了很多书,都是所谓“毒草”,是“文化大革命”批判的。什么《苦菜花》、《林海雪原》等等,评《水浒》时就看《水浒传》。这些书对我影响都很大,但总体力量加起来不如《毛选》。我看《毛选》一开始也不是主动去看的,是上小学时学校组织的。当时我是学习委员,每天早晨自习的时候领着同学们读《毛选》。但只坚持了一个月,学校就不再提这事了。学生也学不懂,慢慢地就没有人再学了。但我自己却一直坚持下去,而且一学下去就理解了。我觉得那里的文章写得特别好,特别让人长知识,懂道理,所以我在小学就把《毛选》读完了。
当时,《毛选》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等于把中国现代史学了一遍。它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注释,把每篇的注释都看了,我对中国的党史、革命史了解得一清二楚。你问我哪次战役国民党死多少人、日本人死多少人,谁打的、部队的番号,全知道。所以,那个时候读《毛选》使我成了一个历史专家、现代史专家。毛主席喜欢用典,文章很有文采,这些成语典故都有解释,于是我学会了很多词,学会了古代的很多东西。后来中学时学哲学,由于有了《毛选》这个底儿,哲学我也学得特别好。今天回顾起来我想到,其实《毛选》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它的辩证法,而刚才我说的那些都是表面的东西、立竿见影的东西——当时长了知识,可以向别人炫耀,可以讲一些故事。可时间长了,我才体会到《毛选》的语言风格和逻辑力量。时代过去了,他讲的那些具体的观点有的巳经发生了变化。但看问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毛选》有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含糊、不暧昧。一定是自己特别自信、特别明白那个问题,才能用非常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就是毛泽东语言的风格。毛泽东的语言就像打仗一样,从各个方面包围敌人。如果他讲得有道理你一定会被他说服,如果他讲得没道理你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没道理在哪儿。这样的说话方式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特别负责任的方式。字里行间有一种人格的魅力。
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有很多东西是间接地从毛泽东这代人身上学的。过去有些人大讲马列主义很多是骗人的,实际上他根本不学马列,他是在那儿打着马列的旗号。在那个极“左”的年代,真正读毛选的其实没多少人。我读进去了才知道,毛主席看问题这么清楚。后来看了一些文章,就觉得再也没有他写的文章那么有力度。我在这方面跟钱理群老师不谋而合。在政治上,毛泽东做的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赞同,但作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都很佩服他。对于写文章,我们第一佩服的是鲁迅,鲁迅要比毛泽东深刻得多。毛泽东没有那么深刻,但是清楚而有力,是那种铁的逻辑。鲁迅主要不是用逻辑,是用形象,用一种特殊的逻辑。毛泽东是把一种堂堂正正的因果链条,“啪”地就摆在那里了。鲁迅的文章是一种暗色,你感觉那颜色是深的。毛泽东的文章是一种亮色,是阳光照满了一个空间。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拿起鲁迅的杂文来看,因为我觉得鲁迅说的问题今天还存在,有时看他写的东西就跟说现在是一样的。毛泽东很多问题讲的也是现在,比如我们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这本书,开头引用了毛主席语录。我觉得很多话毛泽东早就讲过了,这些人怎么又回到毛泽东批判过的东西上去了呢?毛泽东看具体问题能超越具体问题之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给人历史、给人知识、给人看问题的方法来看,《毛选》对我个人是很有益处的。但因为文章有具体的年代和政治背景,我倒不因此而号召别人都去读《毛选》。我跟学生推荐一定要读鲁迅,上了研究生的同学我建议他读一读《毛选》。鲁迅也讲过,歌颂一个人也好,辱骂一个人也好,你必须了解他。毛泽东讲,没有调査就没有发言权。在学术界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我们今天缺少一种像毛主席著作这样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缺少这一块,最后就变成都崇拜金钱了。毛泽东时代尽管有“左”的一面,但它还是给人一个让人做好人的教育。毛泽东是从一个人的全面的角度来看人的。
(此文发表于《中国財经报》1999年6月22日,一位读者说该文说出了他想说不敢说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