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穿行
去美国,在金融危机之下,要拿出时间与精力拍摄公共图书馆,也许有人会认为:吃饱了撑的,然而,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图书馆,你会觉得,吃饱了并不意味着幸福,还真得需要其他的一些什么来支撑。
我们去采访的波士顿图书馆,是全美国第一家由政府拨款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开馆于1848年。这座古老建筑的大门之上,有一行字,直译是:对所有人免费。而在采访之后,我更愿意将其翻译成“自由穿行”。
这是一座谁都可以进入的图书馆,在我们采访时,有很多无家可归者,在这里温暖地吃早餐,并看看报纸,你会觉得很协调。由于金融危机,很多人失业,怕家人知道,装作去上班,但离开家门就直奔这图书馆。难怪不管1929年的那一次还是这一次危机,都导致图书馆人流急剧上升。在这里,失业的人们还可以用免费的电脑查阅各种招聘信息,为自己寻找工作。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看书看报查资料的地方,还承担着美国社区文化与公共事业发展的任务。在我们采访的那一天,图书馆里就有一个免费的英语班正在授课,上课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这样的课每天都有,永远免费,而且是地道的美语老师。
除去这些,周围社区的歌唱比赛、游艺活动都可以在这里举办。在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四十六倍,更关键的不仅是数字上的差别,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儿童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安全地游戏,老年人在这里排遣寂寞,成年人在这里自我完善,外来人在这里上了到美国的第一课,而且绝无障碍,一视同仁。
我专门问了一下:“我可以借书吗?”得到的回答是:“只要有宾馆的房卡就可以。”
这让我这个外国人颇为感动。而图书馆的运营经费,百分之八十由政府承担,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由各界捐助,像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捐资建起了一千六百多座公共图书馆,对此他说过:只帮助那些自救的人们。
结束采访,走出图书馆,看着那“自由穿行”的字眼,心中有一种很温暖的东西在涌动。那一天的波士顿气温很低,或许,无家可归者,正在图书馆内舒服地打着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