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第2/4页)
[注释]
①蔡河:蔡河和以下的汴河、五丈河、金水河都是人工运河,这四条河均流经汴京城。蔡河源于郑州西南的大隗山,向东南流经鄢陵、扶沟,之后注于蔡水。北宋初建隆年间,宋太祖发动民夫开凿水渠,引导蔡河水流入汴京城内。《东京梦华录》谓“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其实蔡河水是从戴楼门东侧的广利水门流入汴京城的。而向北流的一段蔡河叫做西蔡河。河水在城内蜿蜒流淌穿过城内之后,从陈州门西侧的普济水门出城,再往南流经通许,之后注入蔡河。向南流的这一段蔡河叫东蔡河。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蔡河”。②桥十一:十一应作十三,即为十三座桥。③高殿前宅:即高俅宅邸。高俅因官职为殿前都指挥使,简称高殿前。卷十“车驾宿大庆殿”一节记有“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供俅”。④汴河:即浚仪渠。源出荥阳市大周山,往东汇合京、索、须、郑四条支流,又称莨荡渠或通济渠。隋炀帝大业年间,修大运河时引来黄河水,通济渠汇入大运河,唐代改名为广济渠。后来屡经变迁,流入汴州的支流称为汴河。北宋初大宗淳化年间,汴河发生过决口,河水泛滥成灾,至道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此后的北宋时期,汴河对于漕运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到明代正德、嘉靖时,汴河已经淤塞难寻,在城内延庆观前有一座小砖桥,桥下有水沟,民众俗称为“臭河儿”,这便是原来汴河的一点遗迹了。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六“河渠二·汴河”。⑤五丈河:唐代武则天时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引来汴水注入白沟,又接通湛渠,以利于漕运。因其宽五丈,故名为五丈河,即是白沟河的下游一段。北宋时期多次疏浚,后来因黄河泛滥而淤塞。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五丈河”。⑥金水河:其源出自京水,又名天源。北宋初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朝廷动员民夫开渠引水,经过中牟到汴京,名为金水河。在城内和五丈河接通。北宋时期曾多次予以疏浚,对于城内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元时期已经淤塞不存。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金水河”。
[译文]
穿过京城的河道有四条。穿过南城墙的叫蔡河,河水来自陈、蔡两地,由城西南处的戴楼门进入京城,在城内曲折环绕之后,从城东南的陈州门流出京城。蔡河上有十三座桥,在陈州门里的是观桥(在五岳观的后门),从北数起依次是宣泰桥、云骑桥、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依次是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正对着大内前门),再依次是新桥、太平桥(高殿前宅前)、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和戴楼门外的四里桥。流经城中的是汴河,河水从西京的洛口分水流入京城,之后向东流至泗州,注入淮河,此河道漕运东南方的粮食,凡是东南之地所产物产都是从此河进入京城的,国民一切所需都依赖此河。自东水门外七里,到西水门外,河上一共有十三座桥:从东开始,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叫虹桥,此桥没有桥柱,整体全是以巨木凌空架起的,并用红色涂料加以装饰,宛如天上的飞虹,其旁边的上下桥也是如此构造。其次是顺成仓桥,进入东水门里是便桥,其次是下土桥、上土桥,至西角子门处的桥叫相国寺桥。其次是州桥(其正名本为天汉桥),正对着大内的御街,此桥与相国寺桥都较低平而不能通行舟船,只有西河的平船可以在桥下通过,桥柱全是青石制成的,桥的石梁、石笋、栏杆及近桥两岸的石壁上都雕刻有海马、水兽、飞云的图案,桥下紧密地排列着石柱,此桥乃皇上车驾的御路。州桥北岸的御路,其东西两侧的门阙楼观相对耸立,桥的西边有两只方形的浅船,船头置有数条又粗又长的铁枪,岸上有三条铁索,一到夜晚就将船都绞到水面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舟船遗失。再往西去是浚仪桥,依次是兴国寺桥(又叫马车衙桥)、太师府桥(在蔡相府宅的前面)、金梁桥、西浮桥(以前以船为桥,如今都用木石建造的),依次是西水门便桥,门外的是横桥。京城东北处的河叫五丈河,河水来自济郓之地,主要作用是运输京东路的粮食进入京城,从新曹门的北面进入京城,河上一共有五座桥:向东数先是小横桥,依次是广备桥、蔡市桥,再依次是青晖桥和染院桥。京城西北处的河叫金水河,从京城西南处分京、索河水筑堤坝,在汴河上横架木槽,使河水从西北水门进入京城,同时沿河有夹墙保护,河水流入大内后灌入后苑的池塘里。河上有三座桥:依次叫虎桥、横桥和五王宫桥。此外,曹门小河子桥又叫念佛桥,这是因为宫内各官署的辇官、亲事官之类的人所居住的军营都在曹门,他们每日清晨到宫中当值,过此桥时都有盲人在桥上念经化缘,因此得名为念佛桥。
大内
大内①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②,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③,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④。入宣德楼正门,乃大庆殿,庭设两楼,如寺院钟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⑤测验刻漏,逐时刻执牙牌奏。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于此殿。殿外左右横门曰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壁有门三座,系大朝会趋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左掖门里乃明堂,右掖门里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阁。宫城至北廊约百余丈。入门东去街北廊乃枢密院,次中书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于此),次门下省,次大庆殿。外廊横门北去百余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趋朝,此处下马;余侍从台谏于第一横门下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横门。东廊大庆殿东偏门,西廊中书、门下后省,次修国史院,次南向小角门,正对文德殿(常朝殿也)。殿前东西大街,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近里又两门相对,左右嘉肃门也。南去左右银台门。自东华门里皇太子宫入嘉肃门,街南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门,街北宣祐门。南北大街西廊,面东曰凝晖殿,乃通会通门,入禁中矣。殿相对东廊门楼,乃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殿上常列禁卫两重,
时刻提警,出入甚严。近里皆近侍中贵。殿之外皆知省、御药、幕次、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宣唤,及宫禁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唯此浩穰诸司,人自卖饮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间未有也。每遇早晚进膳,自殿中省对凝晖殿,禁卫成列,约栏不得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次有紫衣、裹脚子向后曲折幞头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红罗绣手巾,进入于此,约十余合,继托金瓜合二十余面进入,非时取唤,谓之“泛索”。宣祐门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于此)。次曰文德殿(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仪殿,次曰集英殿(御宴及试举人于此)。后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曰睿思殿。后门曰供辰门。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是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分⑥争以贵价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