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触摸这件事

握手是用来了解对方“质地”最好的方法。

猫很可爱,单是通过照片,就会产生好感。

只要点动鼠标,黑猫、虎斑猫、三色猫、阿比西尼亚猫、俄罗斯蓝猫,各种连名字都念不来的珍奇猫种立刻就会出现在画面上。欣赏它们可爱的身影,是乐事一件。

不过光透过画面,你无法知道猫儿的毛有多细柔,触感有多柔软,尾巴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因呼吸而湿润的小鼻子,动作灵敏的耳朵在光线下呈现透明的状态,以及肉身的光滑,也全不会传送到屏幕外头。况且,画面上的猫也不可能缠着你玩。

我们因为贪图便利而省略各种步骤,总觉得近来我们距离“亲身接触”这个行为越来越遥远了。

所以,我偶尔会和人握手。

因为我绝不想遗忘手的触感,血液流动的感觉,以自己的肌肤去感受“活着这件事”的行为。

我不想省去触摸这项对生物而言不可或缺的行为。

虽然还不至于和见面的每个人都握手,但如果是只能偶尔见一次面的对象,我会和他握手;遇到第一次见面但聊得很投机的人,我也会说一句“今天多谢了”,并和他握手。

开始一个难度很高的项目时,我也会在第一次会议后和全员握手。

“接下来可要辛苦了,我们来握个手吧。”

然后,彼此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等到工作完成后,大家再次握手。

“终于结束了,我们来握个手吧。”

这么一来,在自己的心中这件事的开始和结束,以及这项工作的成果会以什么形式留下来,都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握手之后,那个人肌肤的触感会留在记忆中。

干爽的手掌。湿润的手掌。干巴巴的手掌。

柔软的手指。强而有力的手指。富有弹性的手指。

一直以来,我遇到过很多人,和很多人来往过,但我仍可以一一回想起和每个人握手时的感觉。我深刻地体会到,积累这样的切实感受,自己的心中也会有种被填满的充实感。

质地(texture)这个词,常用来表示事物的质感和触感。不过在英日字典中,这个字还有“本质”的意思。

握手不就是用来了解对方“质地”最好的方法吗?

不只是握手,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去亲身接触吧。

不管是场所,还是动物、作品,尽管出发去碰触,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肌肤去感受那份质地吧。

○亲身去接触事物的本质吧。

○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肌肤去感受,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