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快的时候:一鼓作气
先给各位看一张图,图A:
我的问题是:
看到这幅图,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再看下边这幅图,图B:
看到这幅图,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测试我在培训时做过多次,得到的反应出奇地一致。
对于图A,大家第一个念头是:把虚线连起来变成一个实线圆。
而图B,大家的念头则是:把它擦掉。
也许你此时就明白什么是该快的时候了。
当你已经画成一个虚线圆的时候,需要快,一鼓作气,把圆画完。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事业、生活中,什么是“虚线圆”呢?
当有了相对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时,这个虚线圆就逐渐清晰。
如果你在担忧自己的拖延,那很大可能是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此时,你的那个想法就如同图B一样,只是一小段圆弧,大脑给的指令就是:擦掉它。很多人下了多年的决心学习某一项知识或技能(比如经济学、诗歌、画画),但是从未给自己建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那他做的事情就好像一个人在一张白板上,画了一段圆弧,然后擦掉,然后又画一段圆弧,再擦掉……他的见识、技能的变化,依旧是白板。
那如果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呢?人们会忍不住要完成它,科学的说法叫“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想象一下你在追一个女神,你追了三次,这一天是情人节,你买了99朵玫瑰,订了双人蜡烛晚餐,其目的就是想双方给个明确信号:明确关系或者了断。但是因为种种突发事件,你没约到她,然后你们就不明不白地结束了。你知道这种感觉如同鱼刺进了喉咙,你总想跟她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你要完结。
一些人在工作多年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梦想:读研究生。究其原因发现,其实他并不想真的去读那个硕士,只是因为多年前的那次考研,他差了几分没考上,之后就开始工作。而这个考研,却成了心结难以了却。此时,最好的方法不是去读个研究生,而是再去考一次研:考上了也别耽误时间去上,做个完结;考不上,也借命中注定的托词,做个了断。
因此,第一步并非画一个圆,第一步是把一段圆弧变成一个有点像圆的虚线圆,就是把一个“想法”变成短期目标。因为人就是一个背后上了弦的机器娃娃,确定目标和计划就是上弦,只要上满弦,人就会开动。
但是尽量别给自己设定时间太长、太费力气的目标。第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大脑进化得不够好,对于如“这一辈子我要成为×××”“创立多大的企业”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大脑就有点找不着北了。另外,男生的大脑也比较有特色,对于做家务这样的目标,他们的大脑也会一下子迷糊起来。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环境变化剧烈,你想象不到iPhone会三年内这么火,也想象不到小华毕业三年能走到经理位置,还想象不到程序员小军竟然三年之后去做心理咨询……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却长了一颗石器时代的脑袋。
一定有人会质疑我这个说法。最典型的反驳案例是所谓耶鲁大学的goal study(目标研究)的案例。这个案例是这样的: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研究人员问参与调查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
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
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人生目标,那么,你们可不可以把它写下来呢?”
结果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同龄人。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那96%的人总和。那些没有写下人生目标的96%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人生目标。
作为喜欢探究真相的人,我就真的去查一下耶鲁大学到底是不是干过这事。耶鲁大学的官网对这个案例做出了澄清,其大致的意思就是:
我们耶鲁大学1953年没人做过这个项目。(具体澄清文字和网址见第102页“附一”)
这至少说明了,关于设定长期的人生目标跟未来到底活得是否成功幸福,我尚未找到相关试验或测试。
但是,我能清楚地知道,只要能设定清晰的短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在国内和国际很多项目管理机构都被多次验证。
● 短期目标得要多短?
一般来说,短期目标不要超过三年。
甚至,一年、半年乃至三个月的时间长度就已经足够让大脑忙活好一阵子了。
● 那怎么设定目标呢?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很多咨询者问我:“我最近为什么做事总是拖延,感觉要做一个什么事,一个月也没干什么啊?”当我问及他的目标时,我就明白了问题的核心。多数人都认为设定目标不是很简单的事吗?我要一年学好英语,我要三个月之内把微信营销做好,我要锻炼身体,我要三个月学好经济学……
假如我们真的这样设定目标,那后边会很容易没行动,因为那个虚线圆没画出来,只画出来一个小弧线。
那假如上边所说的不是目标,到底什么是目标呢?
一些很专业很专业的人一定会祭出“SMART法则”来。
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达到的;R:relevant,相关的;T:time-bound,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这个SMART很学术,很容易把人搞晕,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只需要三个问题:
1.假如你说的是“目标”,你怎么知道自己实现了?
2.假如你说的是“目标”,我怎么知道你实现了?
3.你认为花多长时间就能实现?
我有一个朋友,想学经济学,就找我帮忙,帮他寻找目标,以下是我们俩的一段对话。
当这个目标提出来时,你是否有一种后背上了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