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行动是合力

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描述了一个在40岁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主题的人,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书的开始,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证券经纪人的幸福生活”,职业稳定,家庭美满。然则风云突变,这兄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主题——画画儿。从此他抛妻弃子,跑到了巴黎学习画画,之后穷困潦倒,因缘际会来到了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终于在他临死的最后几年,他完全投入到了画画的享受中,并完成了颇具神性的巨作,死去之后一把火将巨作燃尽。

这部小说是一部传记,其真实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而小说最后所描述的那幅被烧掉的巨作,其原型也是高更最为具震撼力的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不就是“门卫问题”吗?)

这幅作品有摄人心魄、如梦如幻的感觉,欣赏这幅画也许能发现你的人生主题。

而我想问的是,假如你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主题”,你是否也如《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一般,追寻神性的声音,全心投入到自己的主题之中呢?

拦在通往你人生主题道路前方的,是一堵堵又长又高的墙;而自己身上突然凭空多了几道绳索,它们拉住了你前进的步伐。如果你真的做了一个义无反顾的选择——走直线,就必须挣脱这几道绳索,用尽全力冲破一堵堵高墙,如同斯特里克兰德及高更,面对的是收入锐减、不被亲人理解、为外界嘲笑的窘境。我在第二章提到“浮士德契约”,你是否愿意为了自己的人生主题而跟魔鬼签一份契约呢?

走直线,看上去路途很近,但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只有诗人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有一回,一个客户找到我谈及这个话题,我给他画了以上这幅图。我说:“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他说:“前有高墙,后有拉力。欲进不能,欲退不甘。”

多数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欲进不能,欲退不甘。

但是我们可以把这幅图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 应对拉力

如果你身上有多个拉力,将你向各处拖动,不让你向自己的方向前进,这代表着什么?看到这幅图的人一般会认为,这代表着其他人的看法、社会的看法、家庭的看法……想象一下,假如一个男人,背着房贷,干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33岁,想去分享,去写东西,去支持别人。你什么看法,他家人什么看法,他老爸老妈什么看法……很多人一想到这里,内心就拽出各种力量,一个力量说:“那是你的人生主题啊,去干吧。”一个力量说:“别整那些不靠谱的,赚钱才是王道。”另一个力量说:“早跟你说去个国企,稳定了,这辈子就踏实了。”还有其他的力量。古人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都学过初中物理:当一个物体被多种方向的力量共同作用时,它所行动的方向一定是这多个力量的合力。

因此,当一个人内心被很多力量拉拽时,如果力量均等,那他就会留在原地,但很纠结。

一些人为了让自己不纠结,便行动起来,就采用了饮鸩止渴的方法,把自己内心的那个方向拿掉,似乎一下就能动起来了。这就是之前提到的,继续做“战士”,成为别人的“画笔”。为什么他会把自己的这个方向的力量去掉?因为拿掉别人施加的力量太难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啊,相比起来拿掉自己内心的力量似乎是更容易。但是,这类朋友自己的一辈子往往会带着深重的遗憾。

当然,这类朋友也很难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那样,无情地斩断任何其他方向的力量,那该如何是好?

1.把力量的强度和角度画出来,做道物理题

“你能画一下来自不同方面的力量吗?假如你自己的人生主题是正前方,那其他方向的力量是什么方向呢?”

“然后你能画一下不同力量的强度吗?假如10分是最强,各自的力量都有几分?”

我会用这两个问题来让客户更深度地体会不同力量的感受。

当人们真实地呈现出不同的力量时,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如果回到中学物理,当能清晰地描述出一个物体被作用的不同方向的力,就一定能计算出最终的合力。当一个人把加之于身的诸般力量都量化出来时,他也能发现最终的合力,方向是哪里,强度是多大。

此时,很多人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他还是会朝着自己的那个方向走,只不过力量有点小,方向有点偏。那个33岁干着本职工作但想分享的人,此时会发现:我还是可以的,哪怕是业余时间做做分享呢,也算是为我的人生主题做了点什么。这个力量很小,不那么聚焦。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们还可以做更有效的改变。

2.调整拉力的方向

“如果你期待有一个力量可以发生方向上的改变,那会是什么改变呢?”

这是个开启思考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没必要把其他力量看成“妄图分裂自我完整的境外敌对势力”,只要把其他方向的力量稍微调整一点角度,那个合力就会更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

每个人自己会想出更好的方法:

“我会给我的家人写封信,告诉他们我理解他们的关心,同时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有方向和方法的。这样,他们依然不一定支持,但是他们不会反对了。”

“我会把我的同事、下属也拉进来,我给他们做分享,这既让我更开心,也给他们启发,没准反而能提升工作效率,产生更好的工作效果。”

3.调整拖力的强度

“如果你期待有一个力量可以发生强度上的改变,那会是什么改变呢?”

这个问题同样能开启思考。一来我们可以让后向力量减弱,二来我们也可以让前向力量增强。

每个人同样会有很好的方案:

“我可以跟我的父母分开住一段时间,每个月见一面。这样我非但听不到他们的牢骚,每次见面时还能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