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去原谅那“两件事” 03 给不愿失去的你
有些孩子喜欢一个人独占玩具。
“熊宝宝玩偶、洋娃娃、皮球和游戏机,这些全都是我的,我才不要借别人!”
嘴上这么说着,把玩具全都搂在怀里。但凭孩子那小手掌和小手臂,根本没办法一次抱住熊宝宝、洋娃娃、皮球和游戏机。而且那孩子最喜欢的宝贝,其实是狮子洋娃娃,以及跟他身材一样高的兔宝宝玩偶。他还有一架玩具钢琴,根本就没办法把玩具全都抱在怀里。
孩子感到不安,于是他把所有的玩具都收集起来,放进一个连自己都装得进去的大箱子里,站在箱子前面看守。
“你们谁都不许摸!”
等到嚷着“借我嘛”“让我玩嘛”的其他孩子死心回家后,孩子总算安心了。
可是,等到所有人都不在了,孩子才发现就算玩具再多,一个人玩根本一点也不开心。
不管是扮家家酒,还是投接球,都要有朋友才能玩。紧紧抱着熊宝宝玩偶,靠在和自己一样高的兔宝宝玩偶身上,尽管能带来些许安慰,但还是比不上和朋友在一起开心。
最后,孩子终于抱着自己最珍惜的熊宝宝走到外头。
“这个给你们,谁来陪我一起玩吧。”
人类积储财产或珍贵的东西,多半是出于本能。
有些人原本是为了消除对将来的不安和寂寞而存钱,但最后却落得被失去钱财的不安给困扰。
“那是有财产、有宝贝的有钱人要担心的事,和我一点都没关系。”
或许有人会嗤之以鼻地这么说,但这是误解。每个人都有自己重要的东西。虽然这之间可能是一万元价值或一百万元价值的差异,是小型屋宅或大豪宅的差别,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视的东西。
有人重视无法以金钱取代的朋友、恋人和家人,有的人则很重视自己的工作和地位。
“要是失去这些,我该怎么办?”
只要令你有这种感觉的不可或缺之物,全都是你的财产。
只是每个人都误会了一件事:大家以为自己“拥有”那些东西,认为那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但那些珍贵之物其实全都不属于你,不过是暂时寄放在你手上的东西或任务。
其实根本没有一项属于自己。
如果你是大富豪,那也只是别人信任你——“如果把钱寄放在那个人手上,他应该会把这笔钱有效地运用在社会上吧”——暂时把钱寄放在你手上。因此,你绝不能把钱当成私有物挥霍,买奢侈品,用在快乐的追求上,为了一己私利而积聚财物。
“该如何善加利用,才能为社会带来利益呢?”
你要绞尽脑汁想出办法,善加利用。
如果你拥有社会地位,那也只是别人信任你——“如果是那个人,他应该会为这个社会展开行动,也能挑起责任吧”——暂时把权力交到你手上。你绝不能自我陶醉,心想“这是我的努力有了回报、这是我的实力”,因而妄自尊大。
“为了这个社会,我能做什么?”
你得绞尽脑汁想出办法,切实执行。
如果你不能遵守这个原则,有一天你的财富和地位都会被收回。因为那些东西全都不属于你,只是暂时寄放在你手上罢了。
“不是自己的东西,只是暂时寄放在自己手上。”
只要这么想,你就不必担心会受失去的不安困扰,与这种落寞无缘。除此之外,你还能体会到与大家分享的喜悦。就像小孩子发现玩具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好玩。
同样的,我觉得也不能把公司付给你的薪水视作“付出劳力的代价”“理所当然是属于自己的钱”。如果你每个月领二十万日元的薪水,却把钱都花在一逞私欲上头,未免太岂有此理了。如果要为自己花钱,那就把钱用在维持健康、让自己能精神百倍地工作、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上吧。然后,通过工作,你至少要回馈四十万日元的价值给这个社会。以这样的态度工作,才是在有效活用寄放在你手上的二十万日元。如果你因为买了自己的房子,在精神上或肉体上都变得更健康,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那存钱买房子也是一种正确的使用方式。
为社会带来莫大贡献的人住豪宅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如果你还年轻,只能做出些许贡献,公寓生活便符合你的身份。因为所有的生活和工作,出发点都是为了社会。
只要抹消“拥有”这个概念,“担心失去财产与珍贵之物的不安和寂寞”便与你无缘。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将会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在你眼前展开。
请检查你一个月的金钱使用方式。
你是否有效使用了你的财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