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的故事(第2/2页)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麽?」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说: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年十月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月十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 双十节: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十月十日为国庆纪念日,又称「双十节」。
- 斑驳陆离的洋布:指辛亥革命后至一九二七年这一时期旧中国的国旗,也叫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
- 关于我国古代刑法,据《尚书?吕刑》及相关的注解,分为五等:一是墨刑,即「先刻其面,以墨窒之」;二是劓刑,即「截鼻」;三是刖刑,即「断足」;四是宫刑,即「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按:指破坏生殖器官);五是大辟,即斩首。「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自隋、唐以后已废止。
- 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前者指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的十天大屠杀;后者指同年清军占领嘉定(今属上海市)后进行的多次屠杀。清代王秀楚着《扬州十日记》、朱子素着《嘉定屠城记略》,分别记载了当时清兵在这两地屠杀的情况。辛亥革命前,革命者曾大量翻印这些书籍,为推翻清王朝作舆论准备。
- 拖辫子:我国满族旧俗,男子剃发垂辫(剃去头顶前部头发,后部结辫垂于脑后)。一六四四年清世祖进入北京以后,几次下令强迫人民遵从满族发式,这一措施曾引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 洪杨:洪,指洪秀全(一八一四─一八六四),广东花县人;杨,指杨秀清(一八二○?─一八五六),广西桂平人。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军都留发而不结辫,被称为「长毛」。
- 邹容(一八八五─一九○五):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后,着《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同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拘捕,判处监禁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狱中。关于邹容等剪留学生监督辫子一事,据章太炎所着《邹容传》记载:邹容在日本留学时:「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
- 本多博士:即本多静六(一八六六─一九五二),日本林学博士,着有《造林学》等书。
- 监学:清末学校中负责管理学生的职员,一般也兼任教学工作。
- 阿尔志跋绥夫(一八七八─一九二七):俄国小说家。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这里所引的话,见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