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再是不愿意, 德嫔终究是被带到了康熙面前,内心惶恐,等待着来自这个男人最后的宣判。

她本以为, 这么多年了, 她被这个人漠视,践踏, 这次蓄势发力, 一下子就弄死了他最爱的嫡子, 他该正眼看一眼自己的。

可就算是失去了最爱的孩子,他依旧是那个漠然的、高高在上的帝王,看她如同脚边的蝼蚁一般, 再不能入眼。

“乌雅氏,祸乱宫闱,屡次滋事, 朕不能再容,现褫夺其封号位分,贬为庶人, 赐鸩酒一壶,白绫三尺,任其自选,死后, 不得葬入皇陵。”

听到这里,德嫔忍不住笑了起来,眼泪簌簌而下, “哈哈哈哈……皇上啊皇上,您可真是个好皇上,绝情至此, 太子薨逝,我是推了一把不假,可是谁给的背后之人这些底气?”

“还不就是您吗?人啊,都犯贱,总是要等失去了之后,才觉得原来他有多可贵,原来高高在上,尊贵如您,也不例外啊!”

短短几个时辰,康熙已经听到了两次类似的言语,先前胤禔如此说,他忍得下去,因为那是他儿子,可德嫔算什么?

额上青筋暴起,呵斥道:“乌雅氏,注意你的言辞,莫要放肆!”

“人之将死,我还怕什么?”乌雅氏摇晃着起身,面上眼中,尽是浓浓的讽刺,“您不想听,可我偏要说,最次的下场不过是一死罢了,您说是不是?”

“你难道就不顾忌你的孩子们了?”

康熙冷笑,拳头紧握,手都在颤抖,忍住掐死她的冲动。

乌雅氏摇头,轻笑道:“皇上,你又错了,那不是我的孩子了,那是懿淑皇贵妃和敬妃的孩子,妾膝下空空,哪有孩子呢?”

她抬头,眼神中带着奇异的光亮,“您昔日说妾身狠毒,如今看来,妾与皇上,竟是一类人,自己的孩子,说不要就不要,还能当做筹码,今儿,妾也算开了眼界。”

康熙眼睛通红,暴怒不已,直接伸出手,掐住她的脖子,阴恻恻道:“朕叫你闭嘴,听不到吗?”

手上又用了几分力气,“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不过是不愿意脏了自己的手罢了,你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乌雅氏被掐住脖颈,脸色涨得通红,双腿扑腾着,手掰着康熙的大掌,想要正常呼吸,却数次无果。

康熙毕竟常年去木兰围场围猎,骑马射箭多日不在话下,便是这几年老了,其体质之强悍也远非乌雅氏可比。

看她这样狼狈的样子,康熙冷笑一声,松开手,把人甩到一边,抽出帕子擦擦手,正正好好又扔在了乌雅氏的脸上。

乌雅氏剧烈咳嗽着,眼底俱是惊恐,沙哑着嗓子道:“皇上当真是好胸怀,都这样了,还不杀了妾。”

康熙站在她面前,已恢复了素日的镇定,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

“你的表现告诉朕,你心底怨恨着老四和老六。”

闻言,乌雅氏大骇,再次抬首,掩去了眼底的惊涛骇浪。

“那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纵然没养过,不亲近,也不会盼着不好,皇上想多了。”

“你明面上说着想要帮四阿哥,可每一步,从一次又一次地散播朕要立弘皙为皇太孙的谣言,到推动纳兰家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变化,直到他们孤注一掷,你从来没有考虑他们二人。”

“你想的,一直都是报复,若朕完全厌弃太子,他死后,有立老四的意思,八成会留下你的性命,因为你还算不上主谋,只是推手,日后你怎么也能跟着享福,可若朕没有,老四老六也跟着你倒霉,永绝继承皇位的机会。”

“到底是你的孩子,你何以能做到如此心狠?”

乌雅氏刚还有些表情的面孔逐渐变得麻木。

“别把什么屎盆子都往我头上扣,您可真是抬举我,若非您行事反复无常,我又怎会有在其中挑拨的机会?”

许久后又笑起来,在寂静的室内激起一片涟漪,“我这人啊,没什么优点,缺点却不少,我得不到的,我就一定要毁了才甘心。”

“说恨,还真算不上。”

*#

富察舜华等在乾清宫的另一边屋子里,眼瞧着乌雅氏被带走。

不久后,梁九功回来。

她知道,乌雅氏人没了。

此刻,她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心情,百味掺杂,理不清。

她不想在这儿呆下去了,同守门的内侍说了声,便带着秋云等人匆匆离开。

纯白色的斗篷很快与漫天的飞雪融为一体。

她不为乌雅氏伤心,因为这是她应得的下场。

看看这一场,是何等惨烈?

但这皇宫,她真的怕了,犹如吃人的巨兽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回到景阳宫没多久,没想到康熙又跟着来了。

她微微有些惊讶,行礼后道:“皇上怎的来了?妾还以为……您要平复一阵儿心情。”

康熙没说话,只是坐下。

这叫她心中有些忐忑,只听康熙问道:“当初这件事,朕是指乌雅氏散步谣言一事,你知道吗?”

富察舜华心下一沉,冷声道:“妾知道,这样的事儿,妾再听不到,那真成了聋子了,还是妾叫太子妃压下去的,怎么了?”

她抬眼,笑着,纵然人到中年,可依旧容色灼灼,如雪中红梅,清冷却艳丽。

“皇上这是疑心妾故意放纵?故意害太子?”

“那妾只能说,您想多了,妾不是乌雅氏,干不出这样的事儿!”

见她神色激动,康熙才觉得自己是昏了头了,问她这样的话。

“朕最近糊涂了,就是随口一问,没有疑心你的意思,你做什么这般激动?快坐下。”

富察舜华微微扯了扯唇角,呷了口茶,“皇上这话说得巧,任谁被冤枉了,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吧?就算是圣人都不能免俗,何况妾一介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女子?”

康熙一听这话,便知她是生气了,无奈道:“朕的错,朕的错,你可千万别挤兑朕了。”

她见好就收,抬眼问道:“好容易将太子的事情告一段落,您怎的不在乾清宫歇着,又跑来这儿做什么?大老远的,天寒地冻,也不怕吹出个好歹来。”

“朕这些日子,始终不敢阖眼,一闭眼,脑海中,俱是太子临终前的模样,我却不知该如何排解。”

“是我对不住他,亲手将他捧起来,却又亲手将他踩下去,是我错了。”

康熙失神道:“生在帝王家,有时候,好坏当真是全然不知。”

富察舜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他。

“他才三十多岁,正是好年纪,就这么没了,留下孤儿寡母,我有心想要效仿明□□,却又不敢。”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几时,还能给那个孩子多久的庇护。

再者,主少国疑,大臣不附,百姓不信【1】,大清的社稷,不能就这么交给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