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弯的树枝:狂飘突进的民族主义(第2/7页)

自辛亥革命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战胜了外侮,实现了民族独立。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亡国灭种的危险不复存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付诸实现。

但是,90年代之后,民族主义话语突然再度高涨。这是为什么呢?一是中国与西方在价值观和体制方面存在差异并且不断产生摩擦,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时处于紧张之中;二是80年代末事变和苏东剧变之后,一度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意识形态不能不求助于民族主义以抵制西方力量,民族主义因而强劲飘升,并且从知识分子小圈子的探讨迅速走向大众情绪化的狂潮。

激烈的反西方言论

何新最早在1990年提出,要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反击西方颠覆阴谋。萧功秦也在稍后提出,应以民族主义作为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资源。

《战略与管理》在1994年和19%年分别发表两组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冷战后民族主义思潮重新蔓延,民族主义成为一种选择。

季羡林在1992年8月撰文《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明确提出从21世纪开始,东方文化将主宰世界。季先生还发表一系列文章说,西方国家要克服自身问题,必须依靠中国的思想资源。1994年创刊的《原道》公开申明秉持文化民族主义立场。稍后京沪分别有学者发表文章论述文化民族主义,提出中国文明优越论。

以上这些讨论,是在知识分子圈内进行的。徐友渔说,这是上层的民族主义。

1996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宋强、张藏藏、乔边等著),据说发行300万册,骤然掀起大众民族主义情绪狂潮。徐友渔说,以此为标志,民族主义进入下层民粹层面。

这本书是在什么背景下问世的呢?1995年6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实现所谓“外交突破”,遭大陆猛烈反击。1996年3月,大陆向台湾周围海面发射导弹。同月,美国派遣两支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域。中美之间出现对抗风险。这一年夏天,《中国可以说不》出版。这本书显然是针对美国来的。海外不少人认为这本书反映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引起世界注意。

此书一出,出版界的商业炒作立即跟进,《中国为什么说不》、《中国就是要说不》等十余种“说不”著作纷纷问世。一时间,“说不”成了时尚,谁要不说不,就有被视为“二毛子”、“三毛子”的危险。

《中国可以说不》的创意来自盛田昭夫与石原慎太郎1989年合著的《日本可以说不》。《中国可以说不》的内容,是把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意识形态和周边全是敌对势力的受困心理,改换成情绪化的顺口溜,挑动那些见世面不多、理性欠缺的年轻人脆弱敏感的神经。

对外来压力进行有理有据的抗争当然是应该的,但是该书提出的口号却走火人魔,“发炎红肿”。请看这本书提出的口号:

苍天当死,黄天当立。

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

世界上的一切和平进步,无一不得惠于中国的功德。

我号召中国人要记住仇恨!

美国正加紧组建反华俱乐部。

焚烧好莱坞!

抵制美国货,不看美国电影,不吃美国的小麦和大米!

我们要准备打仗!不要忌言准备打仗,不要怕这种自豪感会刺激什么人!小大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

美国的完蛋只是时间上的事情!

这种非理性发泄方式,无疑扩大了“中国威胁论”的市场,增加了周边国家和其他相关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刺激这些国家进一步扩充军备,向美国靠拢,从而伤害了中国的利益。

《说不》的作者宣称:我们从不讳言自己是民族主义者。该书还耸人听闻地说:“当你真诚地向友人推荐美国品味时,殊不知你已经成了中央情报局的代理人。”6那么,怎样评价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1998年向干部群众推荐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呢?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骥如在1998年2月出版了《中国不当“不”先生》一书。他说,《说不》一书是作者对世界政治的情感抉择,但感情不能代替政策。如果21世纪的大国动辄说不,时代的主题岂不是要从和平与发展退回到冷战与对峙?和平与发展,需要对话、理解、合作与妥协,求同存异。动辄说不,不利于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中国是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中国对世界大事的表态绝不能如此轻率而不负责任。

《说不》一书余绪未消,同年(1996)年底,李希光、熊蕾、刘康等八人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八个作者都有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作者揭露说:“美国媒体只服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媒体完全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跨国集团的利益”,等等。7

众所周知,在中美关系问题上,邓小平从来没有大谈国际阶级斗争,也从来没有以无产阶级代表自居,号召人们反对美国资产阶级。正相反,邓小平在1990年3月3日所作的《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的讲话中,特别告诫说,在对苏、对美关系问题上,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美国学者布朗在1994年提出中国未来将有可能进日粮食的问题。《妖魔化》一书说:“宣扬中国在下个世纪……会大量进口粮食,从而对世界的粮食供应造成威胁,这也是他们宜传‘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出于偏见和敌意。”8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中国粮食供求是否能长期保持平衡,并不能说没有任何疑问。对布朗提出的间题,应该认真研究。不分青红皂白先斥之为敌意,是缺乏科学态度的表现。事实上,中国在不同时期从各国进口粮食不是一个秘密。2010年还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以弥补需求,这都是正常的。

《妖魔化》一书全盘否定美国电影,说好莱坞是制造丑陋的中国人的大本营,对中国与华人形象一贯地恶意丑化和诬蔑。即使李小龙这个电影角色不近女色,也是好莱坞的阴谋,因为这剥夺了东方男子的性象征。但在《妖魔化》一书出版的同时,中国许多媒介却高度评价美国投巨资用四年时间拍摄《花木兰》。中国报刊称赞美国电影制作人员不辞劳苦到中国深入生活,并说这部影片浸透着中国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