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伐檀(1)(第2/3页)
而且就算革的完又如何,将每一物割裂来看得到的道理…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缺陷。
这种‘偷懒’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植入华夏民族了,想要扭转,必须得像后世一样,这个民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这在这个时代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固然不错,但体现在实务中,西方对东方并没有优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西方这套办法背后的厉害,就算能够看到,也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千年以后这会带来什么…
就算陈嫣引进西方的东西,能被接受的也就是作物、机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至于思想理论方面,最多就是在一些小众爱好者中引起讨论,主流学界对此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
陈嫣也不知道这条路走到最后会怎么样,但因为不知道最后会怎样就什么都不做了吗?在她有生之年始终是要些什么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后悔白辛苦一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知道现在不做,心中立刻就会懊悔起来。
想要完成大规模的交流,海路比陆路有优势!即使是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也是一样。
陆路一个商队能带多少人、多少东西?而且技术成熟之后,航海也比走陆路安全。陆路要穿过沙漠、翻过山岭…就算不考虑遇到盗贼劫匪、军事行动这种事,走一趟丝绸之路也是挺要命的事情。事实上,有很多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航海的话,其实是沿岸航行,风险并不是很大(陈嫣还不敢想象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进入地中海,她的初期目标只是抵达红海,最终在西奈半岛、埃及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而已,这里此时应该已经处在罗马管辖之下了)。
一艘船带的人和物就秒杀不知道多少商队了,更别提更大型的船队。看似这只是方便了商品运输,方便了贸易。但实际上,文化交流正是沉淀在其中的。只有利益不断驱使着双方联系成为一种稳固的日常,文化交流才会随之稳定。
不然的话,又会有几个人不远万里就是为了做一点儿文化交流?历史上这样的人当然有,但永远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陈嫣的目的就是开启东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线…如果可以,最终目标当然是打通绕过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此时地球上另一个辉煌的文明进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达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达红海才行!
为了达成陈嫣这个目标,陈嫣手下的资源早就围绕此运转了起来。
辽东造船厂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厂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适应长途航海的海船。虽然第一代海船还不够优秀,但对比此时的海船,它已经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远等优点了。
‘第一代’至少能将人稳当地带到印度一带…此时应该称之为‘天竺’(‘身毒’这个翻译是古代人翻译‘天竺’的时候翻译错了的结果,直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才纠正过来)。
在下令抓紧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陈嫣以第一代海船为资本,和此时大汉的海商们做交易。她得到了进入航海业而不受到打击和阻挠的特权——别小看这个,海商这个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进入,也难如登天!
已经做大的海商不会和新来的分享海图、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训经验……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从头做起就是了。关键是,已经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们还会在海上使绊子。
大海这么广阔,又有这么多风浪,真的发生了什么,谁又有证据呢?
就算是陈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别吃饭了,也得照规矩做事。
陈嫣进入航海业,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为了培养水手、探明海图。培养水手不必说,而探明海图这一点就很有说头了!此时从齐地到闽越之地的海图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从闽越到南越一带,知道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减少了!
不过不管是到闽越,又或者到南越,别人的海图陈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时的海图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时候一条路明明有风险,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要重新试验出一条更好的海路,先不说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无法负担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陈嫣一方面敬佩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启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的海图——其实海商们的海图虽然秘密,但只要陈嫣给的起好处,也是能交换到的,只不过陈嫣看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己探索。
这么做虽然让航海事业的进度拖慢了一些,但在总体上来讲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点,从齐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图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第二点,这样的探索之路培训出了一大批水平远高于现在普遍水平的水手,这些水手就是种子,将来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为引导者。
第三点,为海路探索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从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进入红海,这条海路可是如今还没有人走过的!到时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个难度!
桑弘羊在齐地一直替陈嫣操心这件事,如今有了结果就用最快的速度传了信息过来。而除了寥寥数语的信件,其实一起来的还有一批资料,详细介绍情况用的。另外存放在一个箱子中。
陈嫣打开箱子,果然满满都是帛书。虽然布帛昂贵,可相比起这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资料,又算不了什么了。为了减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让人全用帛书抄录——陈嫣看到这个就想起了造纸作坊。
造纸项目其实早就开启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离陈嫣的要求始终有距离,所以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