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禁忌评《深宅如戏》

惊蛰

读完无聊的生鱼片的作品《深宅如戏》,笔者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医学界经典入门药品——阿司匹林(Aspirin),这不由得让我生出几许愉悦。

“博大浅易”是我国文字的特点。而此篇小说的标题也确符词义:一目了然却又令人遐想不已。怕又是一曲骊歌,还未读此文我即如此想——而读完掩卷思索之余,竟也没太大惊异,也亏得这个标题之寓。

深宅如戏,作者甫一亮相便支言与你我:嬉笑怒骂皆戏尔,客官不必在意。

瞧,这与阿司匹林如今的常识定义多相像。

作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自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取名阿司匹林,直到现代科技文明繁盛的今日,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并仍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假设你不学医,以上这段你能记住多少?

——你会不会道:“不就是止痛药吗?”

窃以为读者阅读这篇推理作品,也会被作者溶解的“阿司匹林”所误。

民国初年,夜幕山中,司徒大宅器乐喧嚣。

众人探目而去,是二奶奶林岚回来了,带着天生傲气的婀娜。只是这回,她身后跟着欧卿,一位不速之客。

亭台环簇中的司徒老爷微微皱眉,某种危险的气味提醒着他,这个生人没准会带来不寻常的事件。但他也只让这不悦的表情停留刹那,便又入景了,沉溺于舞台中央的咿咿呀呀,毕竟这是他的七十大寿。

“花旦唱完此段,回头注视小生,疑惑着掀伞,却发现小生的胸膛插着一把匕首,血在灰蓝色的衣裳上浸染得刺痛人心。意识到出了大事,观众慌乱起来。班主和两个人上台,试试鼻息就欲盖弥彰地将小生抬下了台。”

——命案却比你我预料的来得更快。而第一个“谢幕”之人,竟是身带脂粉的戏子。

班主脸色铁青,而司徒天赐像是在看出好戏,同为戏子的“犯罪嫌疑人”宵浅面对厉声而落的木棒终于听到二奶奶的“等一下!”及陌生人的一句唐突承诺。

“我以个人的全部名义担保,我会尽我所能找出真凶。”——只是一夜,案情急转直下,不知那刻目睹司徒天赐死相的欧卿,心里有没有对说过此句燃起片刻懊悔。

中毒身亡在前,尸体中刀在后,早已经死去的程潜胸口流着新鲜血液……大戏愈是深入,大宅愈是惶恐。“秋风落了梧桐叶,叶飘零。暖阳洒了合欢树,树萧瑟。倘若一木一草有情,何不会悲此荆棘。无知枯叶,为谁落?”

作者笔锋偏转,青年稳稳站定揭开不堪。

与时下风靡的民国戏一样,此篇的真实隐于真相后。

如果你还没看够同类文本,或许还可以翻开程小青先生的《霍桑探案集》。

作为中国推理承转关键的他,将民国——那个清宁却凌乱的尘世描写得无比吝啬。

每句“他言语”都有隐喻,游于程先生的世界对我而言过瘾不已。笔者个人觉得与生鱼片此文气息相投的是《霍桑探案集第三卷——轮下血》中的《难兄难弟》这则故事。

声似孤清,生是孤清。有兴趣的你们不妨去看。

情到绝时万缘孽。

这正如你吞下的那粒粒阿司匹林不是吗?你贪图它缓解了你的阵痛,却不管禁忌,不知禁忌。

每每因痛楚辗转难眠,你情愿自治也不愿寻求帮助。正如陷入苦恋的他,他们。

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郑重发出警示:阿司匹林和另一种叫做其他非甾体消炎药产品同食则有可能导致胃出血,有致命危险。

同样是这个国家,每年都有数千万人不通过医生而自己直接购买阿司匹林,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情形是否适用,也不去想自己已经属于滥用药物。

还原到剧情,她用他的匕首刺了那个人,却留下了那块玉佩。

女子抱着决绝转身,任凭风雨撩去更艰深的爱意。

无动于衷地看着旧情人收拾包裹离去。

他再度离去。

他或也忘了,她命运中唯一与自己相关的那份爱意。

惊蛰 专业影评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