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刺史大人的新礼物(第2/3页)
今晚便是将人一并先送到县丞府邸,然后再把教书先生送去湖州。
文臻一边听一边磕着瓜子,就当听说书一样。
春赋是个什么玩意儿?
秋收后收税是千百年来的规矩,便是一年两收也是夏季和秋季,这刚经过一个万物不生的冬天,春天还没播种的时节收税是要闹哪样?
湖州的官府收税如此勤勉,为何交上去的赋税如此平平?
还有,她人还没到,就如此贴心地给她操办后宫,营造荒淫形象,是生怕湖州百姓太喜欢她吗?
眼看到了村口,文臻让那被救的少女先下车,自己悄悄回家。至于之后她是躲藏着还是举家逃走,她现在不想多管。
而她自己则如普通路人一般,进村求投宿。
然而走了几家,都吃了闭门羹,湖州的民风似乎并不如何热情淳朴,采桑去敲门的时候,大多人都木然拒绝了借宿的要求,有个年轻邋遢汉子开门后,倒是和采桑多聊了几句,但不一会儿采桑就红着脸落荒而逃,那汉子还倚着墙流里流气地道:“妹子来呀,哥哥保证好生招呼你们——”
采桑回头狠狠地呸了一声。
连续敲了几家之后,文臻拦住了采桑,低声嘱咐了冷莺几句,冷莺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回来,给文臻指出了村西头一家稍微有点偏的院子,文臻便带人去敲门。
敲了好一会儿,里头才气势汹汹响起一声:“谁啊!”
是个粗嘎的中年妇人嗓音,文臻不说话,只敲门,里头踢踢踏踏声音响起,伴随着那妇人的满是乡村俚语的咕哝:“哪个杀千刀又管不住自己裤裆大半夜也来挺尸……”哗啦一下打开门,一眼看见文臻,呆了一呆,随即猛地将门一关。
但她没关成,文臻的靴子早就伸了进来,轻轻巧巧别开门,手掌托到她面前:“大娘,借个地方睡一晚,这串钱就归你。”
那妇人手指灵活地一抓,已经将钱抓进了自己袖子里,一转身十分痛快地向里走,还不忘粗声粗气吩咐:“把门栓上!栓两道!大丫,去给墙头插个旗。”
一个补丁比衣服大的黑脸丫头蹬蹬蹬地跑来,拿了把纸做的破旗子往矮矮的墙头上一插。
自认为上过金殿拉过太子下马的金牌侍女采桑,顿时很有警觉性地盯过去,大有要把旗子拔了的意思,却被文臻按住了手。
她的目光在院子的板车上掠过,那车上堆了好几袋粮食。
她们的脚步声惊动了人,一个小小的黑影从板车后蹿出来,飞快地往屋子里跑,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塞着什么,那妇人上前几步,逮着那小人影就是啪啪啪几下:“小兔崽子,又偷吃粮食!明儿乡佐要来上秤的!少了一两看我不揍死你!”
那孩子也不过三四岁,屁股上啪啪响也一声不吭,急若星火地把什么往嘴里塞,侧过来的脏兮兮的小脸松鼠一样鼓鼓的。
妇人骂了几句,恶狠狠将他往屋子里一搡。文臻跟着进了门,一屋子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在吃饭,文臻看见破桌上只有咸菜和黑豆粥。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一群小崽子还在抢,当头最大的那个一巴掌就把抢得最凶的那个脑袋按在了桌子上。
文臻看一眼那几袋鼓鼓的粮食,再看一眼屋子里可以排成长长梯形的一排萝卜头。
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的不过两三岁。而那妇人看着年纪不小,粗糙的肌肤上生着连绵斑驳的斑点,两鬓的发星星点点已经微白,但文臻猜她应该也就是三十多岁。
她也不多看文臻等人,似乎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劳作已经让她失去了对这世间一切的探究兴趣,叉着腰站在屋子当中,指挥大丫去打扫柴房,指挥三丫去收拾碗筷,四丫带弟弟妹妹们去睡觉……粗声大气安排完自家鸡飞狗跳的战场,才对柴房一指,道:“没东西给你们吃,也没房间,柴房里凑合一晚,明儿赶早走!”
黑皮肤矮墩墩的大丫站起来,一脚踢翻凳子,扛着个扫帚去柴房了。
“多谢大娘,不劳大娘费心。”文臻笑眯眯在一个三条腿的破板凳上坐下来,采桑十分有眼力见地取下包袱,拿出零食和干粮。
将那些纸袋在手中晃了晃,文臻笑道:“一刻钟内,我要知道这村子里的一切。”
当纸袋被慢慢打开的时候,从大娘到所有小崽子,都发出了巨大的吸溜口水的声音。
文臻美食的魅力,便是王侯公卿也不能抗拒,何况这些贫苦村民?
半刻钟后,文臻身边团团坐满了一地的小崽子。
一刻钟后,大娘嘴角簌簌落着千层饼的碎屑,挥舞着大扫帚,将所有试图抢零食干粮的儿女们都赶进了里间。回头将扫帚往地上一墩,叉腰大骂文臻:“夭寿咧!这么好吃的东西也敢拿出来,要是给这群小兔崽子吃滑了嘴,以后再不肯吃黍米和黑豆怎么办!”
又骂:“你这小娘子眼珠子乱转,一瞧便不是好东西,存心来害我不得日子过,柴房也不配睡!滚滚滚!赶紧给我滚!”
文臻:“……”
厨神美食,于自家辖下,首次铩羽……
最终文臻留下了肉食,找出了几个喂马的豆饼,并建议大娘可以将肉食再次煮过以降低美味,大娘才收了怒气,一边命女儿们继续干活,一边坐下缝补衣裳,和文臻聊了几句。
文臻便说到孩子们生吃粮食的事,责怪何必这么苛待孩子,明明院子里粮食成堆。
“成堆?堆成山那也是别人的!”
“是要交租?”
“反正吃不进自己肚子里!”
“如今刚初春,这交的是什么田赋?”
“一年三赋,春夏秋。丁女二十亩,每亩八升。今年还涨了一升,都在这呢。”
文臻默默算了算,倒吸了口凉气。
湖州三郡十一县,如果都按这个数额一年三收的话,那么交上去的赋税最起码该加一倍!
是不是只有叶县盘剥如此之重,然后恰巧给自己遇上了?
如果不是巧合,今年的春赋比往年更重,那么等她来了收夏季赋税的时候,老百姓还能交得出来吗?承担了这么多年的重税,百姓的极限,会不会就在下一个秋天?
“一年三赋,闻所未闻,不过如果别的赋税,以及口赋徭役丁钱能够减免那也是好的……”
“呸!春秋大梦还没醒是吧?”
妇人嘴里各种数字滚滚流过,文臻越听心越凉,这税繁重程度和花样之多,和当初长川易家也差不离,问题是湖州不是世家辖地,盘剥至此,为了什么?
这些钱和粮流到了哪里?
是怎么流出去的?以及到底有多少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