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离开酒楼之后,宋时四下顾盼, 远远看见那个挑着“铁口直断”帘子的算命摊, 却不敢再过去, 怕齐王派人跟踪他。
这可真防不胜防,万一叫齐王知道他算子嗣, 岂不坐实了他偷偷跑出来求子了?他跟个男的搞对象,还到庙里算命求子,人家不得以为他是女扮男装……
不对, 也可能怀疑桓凌是女的, 毕竟这年头都是女性为爱牺牲前程, 男的渣着呢。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宁可少被人议论几句, 于是直接翻身上马, 拿出自己多年做基层工作练出的反侦察反跟踪技术, 七拐八拐, 甩下有可能跟踪他的太监们,到了西北玉虚观。
和尚庙里不给算命, 道士算命却是本行。宋时到那观里不用开口, 先掏出银子往门口功德箱一放, 迎客的小道士便颇有眼色地问:“老爹是要做斋醮道场还是欲问卜算命?”
这观里算命就跟国际知名的保健品厂家买保健品一样, 管他吃着管不管用, 看见牌子,家里老人就放心。宋时再没有了街边算命的挑剔,含笑答道:“正是要算算我命中几时得子, 却不知哪位仙师算得准?”
小道士打了个稽首,便将他引到三清殿旁一处丹房,唤了声师伯,请房中一个仙风道骨的中年道士替他算命。
那道士自称泉阳子,会解签、会算八字、推命盘、算六壬、解梅花易术,请宋时点一样算。宋时听着他介绍都头晕,便把生辰八字递过去,请他算自己何时才能得子。
泉阳子左手姆指在那四指的指节上掐算,神情肃穆,一把清须微微颤动,算到后头,眉头已然拧成一团,悲悯地看了宋时一眼:“小道有一言,施主勿怪,施主命中……却无子嗣之缘。”
……等等这也能算出来?
这真是算的还是为了让他花钱破解才这么说的?
宋时听不懂他什么命宫什么四柱的,单刀直入地问那道士:“你真算出我命中无子?可有什么破解之法?花多少银子也行!”
那道士摇了摇头:“小道并非外头那等为了骗人钱财故意恐吓人的卜相之士。施主命中的确无儿女缘分,但有失必有得,施主妻宫却好,有贤妻主持中馈,得这贤妻相助,亦有科场早中之相……”
宋时越听越神,那颗唯物主义的心都险些被他动摇,以为这道士是小说里写的神算子,甚至还有点点担心他算出自己是个穿越者。
他的手在钱袋上越抓越紧,那道士垂眸看着,神情越发飘渺出尘,微微一笑:“人生在世,哪得样样齐全?施主这命数已占尽世间八分好处,再求子嗣,便是强求,需得多做几场科仪以敬送子娘娘。”
哦。
不用了。
宋时眼中的老神仙重新变成了卖保健品的,他从钱袋里掏出几块碎银放到桌上,只当是算命的费用,请那老神仙帮他算算合该哪年收养子女。
命中无子的意思,是不是养个女儿好点?
那道士却没想到他这么痛快就放弃了子嗣,宁可收养也坚决不做科仪,一时有些语塞。不过这财主不肯花大钱,还肯花小钱,也比不花的强,便重对着他的八字掐算了一阵,说道:“若是收养子嗣,倒没什么妨碍,不过公子如今正是文昌运极盛时,子嗣运数差些的怕当不得你的福运,读书上会差些,女儿家却不妨事……”
宋时连连点头,满意地说:“那就好,我也觉着女儿好,女儿留在家里比嫁出去放心!”
他一口气堵死了道长再要小儿八字来合的路,含笑问道:“道长可算准了我该何时收养孩子?”
泉阳子道长轻轻点头,拿过一张帖子,在上头写下了“辛酉”二字:“干支逢辛酉便可行礼过继,施主自家斟酌便可。”
辛酉两字年月日时都能配上啊。道长这意思就是随便想什么时候收养就什么时候收养吗?
宋时拿着纸条回去,先回家缴了任务,跟父母兄嫂复述道长建议他收养侄女的事,还把“辛酉”两字的纸条拿出来给他们看。他大哥大嫂从此定下心,二哥二嫂却对着那纸条愁了许久,又觉得过继是好事,又舍不得亲亲的女儿从此叫他们伯父伯母。
但若过继了连声父亲也不叫宋时,那还有什么父女之情呢?
他们二人纠结着,宋时却在父母妻下大夸那道长算得准:他可不就是命中该得贤妻?得了贤妻辅导这些年,才中了三元,做了翰林编修,如今小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美……
哪儿来的贤妻?谁家领出来个媳妇比儿子还高?
他爹一道哼声堵在喉头没哼出来,勉强道:“那道长既算得准,过继的事就这样吧,你侄女儿大几岁,离得开父母怀抱再说!”
反正只有“辛酉”两字,挑个辛酉年、辛酉月、辛酉日、辛酉时还不都行?他儿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靠,他得亲自去算一回,看这媳妇真有玉虚观道长说的那么好没有!
他将纸条一塞,算宋时过了这一关,强留他在家住了一晚才放他回去。宋时转天从翰林院下班回到桓家,却收到了齐王送的温暖。
替他收货的管事已把冬灰和石灰收进库房,各舀了一钵来给他看。一面依他说的往钵里加水,一面说:“大人之前交待的是一个王氏香檀铺的香灰、一个西窑厂的石灰,可那两家没来送,倒是来了几个着实豪奢的小厮,说是张二公子的家人,送了两大车灰来。”
宋时低头看着草木灰和石灰,见冬灰加水后没有滚沸,显然没掺石灰;石灰粉又磨得细腻,加水后咕噜噜地冒泡,质量都不错,也就满意地点了头:“管他是谁家送来的,这两样东西质量不错就够了。那张公子我知道,昨天我去庙里时遇见的……”
反正他当时也没说自己是王爷,还编了个张二的名字,连他外祖成国公王家也联系不到,宋时乐得不跟皇子连上关系,含笑答道:“他衣饰豪奢、行事洒脱放旷,张二这名字却又不似官宦人家的名字,应该是位少年侠士吧。”
当代的侠士不虽然不似水浒里描写的那么多,也没多少能以武功出名的,但民间乃至文人官宦向往侠义的心也不死,并给“侠客”一词竖起新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文人向往侠义精神,如今要当侠士已不需要武功高强,只要稍会骑射,能提剑舞一段,再肯仗义疏财的就算侠客了。
譬如在另一条历史线上,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就曾给唐伯虎写文称“唐伯虎,真侠客。十年与尔青云交,倾心置腹无所惜”。难道还真因为唐伯虎武功高强么?
疏狂任侠的精神最重要。
桓管事一听这个“侠”字也心领神会:“原来是位少年侠客,怪道这么肯花钱,送来的两车灰小的验过,比咱们家从前用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