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第2/2页)
【注释】
[1] 英国诗人吉尔伯特(William Schwenck Gilbert)的谐趣诗,发表于1866年。此诗以曾被英国杂志《笨拙》(Punch)拒绝而出名,《笨拙》称它“对于我们的读者群来说太过野蛮”。南西·贝尔号为船名。
[2] 杰西·赛亚(1887——1933),政治活动家。
[3] 英国作家詹金斯(Herbert George Jenkins)所创作的一系列幽默小说。
[4] 毕奇的姐姐霍莉把她的图书馆会员们称为“兔儿”。
[5] 有一派学者认为,根本就没有莎士比亚这个人,莎士比亚是哲学家培根的化名,所有的作品都是培根写的。
[6] 英国学者神父Robert Burton(1577——1640)的著作,出版于1621年。
[7] 指《图说儿童地理》(A Picture Geography for Little Children),出版于1925年。
[8] 英国时装设计师,创建了真人模特时装秀,并是设计高叉低胸女装的先锋,她也以1912年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而著名。
[9] 凯特·格林纳威(1846——1901),英国儿童书作家。
[10]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女主角。
[11] 塞吉·爱森斯坦(1898——1948),俄国电影艺术家,常被视为“蒙太奇”之父。《总路线》拍摄于1929年。
[12] 李特维诺夫(1876——1951),苏联著名的外交家,1930年,任斯大林政府的外交部长。他的夫人艾维是英国人,据说曾教授过斯大林英文,她在莎士比亚书店购买了一本《尤利西斯》并打算把乔伊斯介绍给苏联读者。她自己也是作家,在《纽约客》上发表过短篇小说,并写过长篇小说和侦探小说。
[13] 珍妮特·弗莱纳(1892——1978),美国作家、记者。1925——1975年之间,是《纽约客》长驻巴黎的记者,在这五十年中,她一直在写《巴黎通信》专栏。
[14] 约翰·多斯·帕索斯(1896——1970),美国小说家,艺术家。《三个士兵》出版于1921年,《曼哈顿中转站》出版于1925年。
[15] 桑顿·怀尔德(1897——1975),美国剧作家、小说家,曾获得三次普利策奖。1921年秋天他无意撞上了莎士比亚书店,以后成为会员和常客。毕奇曾对斯坦因这样形容怀尔德:“他仿佛要带着全世界的人前去参加周日野餐,而且要保证所有的人都能赶上火车。”他曾在书店里多次看到过乔伊斯,但是因为他为人腼腆,从未与其正式会面。
[16] 指的是格特鲁德·斯坦因的住处。
[17] 贝伦尼斯·阿伯特(1898——1991),美国摄影师。
[18] 莫瑞尔·科迪(1901——1987),美国外交家、文学编辑、作家。
[19] 此书指的是《找对地方了:酒保吉米·查特斯回忆录,莫瑞尔·科迪笔录》(This Must be the Place;Memoirs of Montparnasse by Jimmie “the Barman” Charters,as Told to Morrill Cody),出版于1937年。酒保吉米是20世纪20年代巴黎丁格酒吧最红的酒保,丁格也是海明威常常光顾的地方。
[20] 茱娜·伯恩斯(1892——1982),美国作家。
[21] 伯恩斯最著名的作品,意识流小说《午夜森林》(Nightwood),首先被美国出版社拒绝,后来在艾略特的大力推荐下,由英国的法伯与法伯出版社于1937年出版,并风靡一时。
[22] 马士登·哈特雷(1877——1943),美国画家、诗人、散文家。
[23] 玛丽·巴兹(1890——1937),英国现代主义作家。
[24] 让·科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法国艺术家、诗人和电影导演,也曾为巴兹的作品《想象的信件》(Imaginary Letters)创作插图。
[25] 根据陈荣彬台湾译本资料,巴兹因吸毒而于1937年去世,只有四十七岁。
[26] 20世纪80年代后,她的作品又重新出版,再度流行。
[27] 米娜·罗伊(1882——1966),英国艺术家、诗人、作家。
[28] 纳塔莉·克里弗德·芭妮(1876——1972),美国剧作家、小说家、诗人,主持着在巴黎最著名的文学沙龙,持续六十年。有人说,就像斯坦因收藏艺术品一样,芭妮收藏各种人物。她于1920年10月11日成为莎士比亚书店的会员。
[29] 雷米·德·古蒙(1858——1915),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小说家,芭妮的精神上的恋人,芭妮的文学沙龙是他们俩一起开始的。
[30] 芭妮是公开的双性恋,早在1900年就以真名发表同性恋的诗歌。毕奇曾在此书中写道,在芭妮的沙龙中,能认识许多女同性恋,包括“那些住在巴黎的或那些路过巴黎的”,这部分后被编辑删掉。
[31] 英国女作家瑞德克利夫·霍尔(Radclyffe Hall,1880——1943)创作的同性恋小说。
[32] 桃莉·王尔德(1895——1941),社交界名媛。
[33] 这两位都曾是芭妮的情人,两人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象征主义诗人维维安于1909年去世,时年32岁,死于酗酒吸毒厌食等综合征。桃莉·王尔德和芭妮于1927年会面,她曾酗酒吸毒并多次企图自杀,芭妮曾出资让她戒毒,但是效果甚微,1941年,桃莉可能因吸毒过量而去世。
[34] 确实是她的作品,此书由达戎蒂耶印制而成,里面有很多手绘的插图,写的是当时在巴黎的美国女性,当时共印了2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