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序曲:申请一些证件(第2/6页)
一幅景象接着一幅,你以前在书本上读到的东方世界,如今,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在开往埃及首都开罗的火车上,那位坐在过道对面的先生忽然清起喉咙来,一连咳了两声。他鼓起腮帮子,用他那根无比灵活的舌头,把嘴里那团浓痰卷成一颗小球,然后伸出拇指和食指,从口中撮出这颗痰球,凑上眼睛,仔细观赏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放在手心上缓缓揉搓着,直到它消失。这位男士身穿三件式西装,身边放着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开得震天价响。开罗到了!东方市集的万种风情霍然展露在眼前:堆满垃圾的狭窄街巷,即使在冬天也臭烘烘的;栉比鳞次的小店里摆满各种仿冒品;人群熙来攘往;满街汽车喇叭齐鸣,让原本已经够刺耳的市嚣声,变得令人更加难以消受;颓败的中古世纪建筑物,一幢一幢,依旧矗立在瓦砾堆中,四处散布着青绿色和宝蓝色瓷砖,让人联想起那早已经消失的“美”和“秩序”的时代——一座座水晶喷泉旁发生的一桩桩风流韵事,唉,在那个其实也不怎么讲求秩序的时代,也许真的发生过吧。
市场中有一个补鞋匠,头戴白色瓜皮小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钢框眼镜,颏下蓄着一部花白胡须,脸庞上布满皱纹——这位仁兄应该摆个姿势,让美国《国家地理》拍张照片:双手灵巧、一脸坚毅的东方匠人。我的鞋底松脱了,走起路来啪嗒啪嗒响。能不能帮我修补一下?他蜷缩着身子坐在人行道上,低头干活,听我这么一问才抬起头来,眯起眼睛瞄了瞄我的鞋子、长裤和雨衣:“五十披亚斯德③。”我说:“四十。”他点点头,伸出手来脱下我的鞋子,然后拿起一把铁锤,二话不说就开始把一根长达一寸的铁钉敲进我的皮鞋。我慌忙伸手抓住鞋子,他笑了笑,一手举起铁锤,一手抓住鞋子不放。我使劲一扯,他终于松手。
埃及的金字塔早已沦为公共厕所——这一点,旅游指南之类的书当然不会提起。四处人潮汹涌:导游、“守门人”、赶骆驼的和成群的男孩(他们的驴子全都名为“威士忌加苏打”)。讨取小费的叫唤声此起彼伏:爸客施舍!爸客施舍!“进来喝杯咖啡吧。我可不是要你买东西哦。我只是想跟您聊聊。尼赫鲁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咱们不妨坐下来谈谈,交换交换意见。我可是大学毕业生啊。”我赶忙搭乘空荡荡的公共汽车回到亚历山大港,提早两天,登上了那艘希腊货轮。
接下来就是一段烦闷而漫长的航程:一个又一个非洲海港,看起来就像辽阔的大陆边缘上的一块块小空地。就在这儿,你终于领悟到,尽管埃及有很多黑人,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非洲;尽管街上到处可见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和阿拉伯男人的无领长衫,但埃及毕竟不是东方世界——它是欧洲的最后疆界。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男人们身上披着的无领长衫显得干净许多,簇新的美国轿车满街奔驰,十分拉风。当局不准我们上岸。我们只好待在船上,眺望吉达港码头上的风光。一只只骆驼和山羊,被一艘艘脏兮兮的不定期货轮上的起重机和吊钩卸到码头上,斋月即将结束,这些畜生将被宰杀,让人们解馋。高高悬吊在半空的骆驼们惊慌失措,只管拼命伸张它们那突然变得毫无用处的四肢,降落到地面时(有时轻轻地,有时砰然一声),它们赶紧蹲伏下身子,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然后朝伙伴们跑过去,挨挨擦擦,互相抚慰。港中一艘汽艇突然失火。我们的轮船拉起警报。几分钟之内,好几辆救火车就赶到现场。我们船上一个年纪轻轻的巴基斯坦学生说:“独裁政府办事可真有效率啊。”
我们已经到过非洲,但船上竟然有四位乘客还没打黄热病预防针。从巴基斯坦传出的天花,这阵子正在英国蔓延。我们担心,轮船抵达卡拉奇港口,会遭受巴基斯坦当局刁难。进港后,一群巴基斯坦官员爬上船来,接受船长招待,几杯酒下肚,检疫的程序也就免了。然而在孟买港口,印度官员却滴酒不沾,连船长敬奉的一杯可口可乐也没喝完。他们感到很抱歉,但那四位没打预防针的乘客必须被送到圣克鲁斯的隔离医院,否则,这艘船就得停留在外港。这四个乘客中,有两位是船长的父亲和母亲。这一来,我们只好待在外港了。
这是一段非常缓慢的航程。我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虽然复杂,却十分肤浅。但它毕竟是东方之旅的一段必要的序曲。见识过开罗的市场,卡拉奇的街市风光就不会让人感到格外惊讶。在这两个城市,人们都管小费叫“爸客施舍”。气候的转变非常急遽,从地中海的冬天骤然转换成红海的溽暑,其他改变则缓慢得多。从雅典到孟买,一路上你会察觉到,对人的定义正在逐渐转变,你会发现一种对你来说崭新而陌生的权威和服从关系。欧洲人的身材容貌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洲人的体型和五官,然后,经由闪米特民族聚居的阿拉伯半岛,融入雅利安人种控制的那一部分亚洲地区。一路上你看到的人,仿佛缩小了,变形了。他们一路跟着你,伸出手来苦苦哀求你赏几个钱。我的反应只能用“歇斯底里”来形容。生平第一次,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高尚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容人侵犯,因此,在恐惧心理驱使下,我对那些人的态度颇为凶暴残忍。至于我究竟用怎样的眼光看待东方世界,这一点都不重要。这会儿,我还没有时间进行这样的反省。
唉,肤浅的印象,过度的反应。这一段旅程中,倒有一件事永远铭刻在我心间。轮船停泊在孟买外港那天,我就想起这件事。那时,我伫立在甲板上,眺望着泰姬陵大陆酒店背后的落日,心里想,如果孟买只是这段航程中我们经过的许多港口中的一个,高兴时上岸走走,探险一番,不高兴时就待在船上,不去理睬它,那该多好啊。
那件事发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这座城市,马车四处横行,只管骚扰游客。马儿骨瘦如柴,车身破破烂烂,就像马车夫身上的那件衣裳。马车夫向你打个招呼,然后把车子驶到你身边,一路跟随你,亦步亦趋,如影随形,直到另一名游客出现在眼前,他才转移目标放过你。每次摆脱这帮家伙的纠缠,逃回船上,我就会大大松一口气。站在甲板上观看马车夫骚扰别的游客,感觉上就像观赏一部无声电影:不幸的人一出现,马车夫就驱赶马车飞窜到他身边,纠缠上他,比手画脚,一路跟随着他,配合他的步伐,最初健步如飞,然后夸张地放慢速度,最后不疾不徐,亦步亦趋。